正文 第24章 革命民主派的靈魂(2)(2 / 3)

總編輯馬克思是《新萊茵報》的靈魂和無可爭辯的領袖。5月20日到科倫參加編輯部工作的恩格斯是馬克思的主要助手。恩格斯十分欽佩馬克思的洞察力和堅定立場,馬克思非常讚賞恩格斯的智慧和才能,經常對其他同誌說:“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不管在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頭腦清醒還是喝醉酒,在任何時候他的工作能力都很強,寫作和思索都極快。”他們兩人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分析形勢,撰寫最重要的社論和文章。馬克思外出時恩格斯就代理總編輯工作。除馬克思、恩格斯外,編輯部其他成員有:負責國內新聞欄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活動家威廉·沃爾夫;擔任小品文欄編輯的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詩人格奧爾格·維爾特;政論家恩斯特·德朗克;著名民主派詩人斐迪南·弗萊裏格拉特等。由馬克思、恩格斯親自領導的這個堅強的戰鬥集體,在革命年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像榴彈一樣打擊敵人的論文

恩格斯說:“我生平曾經有兩次榮幸地為報紙撰稿而完全得到了出版工作中一般所能有的兩個最有利的條件:第一,絕對的出版自由,第二,深信你的聽眾正是你想要同他們說話的人。”頭一次是1848-1849年革命時期為《新萊茵報》撰稿;另一次是三十年後為《社會民主黨人報》撰稿。他說:在革命時期“從事辦日報的工作是一種樂趣。你會親眼看到每一個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樣真正像榴彈一樣地打擊敵人,看到打出去的炮彈怎樣爆炸”[20]。

在《新萊茵報》出刊的將近一年時間裏,恩格斯為報紙寫了大量社論、文章和通訊,充分利用自由環境中的每一天,用筆杆作武器,向封建反動勢力和大資產階級的背叛行為開火,支援歐洲各國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鬥爭,為各國革命運動指出了前進的方向。這個時期他在《新萊茵報》上發表的文章,同馬克思是很難分開的。許多文章由他們兩人共同研究寫作,發表時沒有署名;有些文章雖然署著各自的名字,實際也是共同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兩人的觀點。

怎樣認識三月革命後的德國形勢?怎樣把革命引向深入?這是擺在德國人民麵前,特別是革命民主派麵前的重要任務。獲得政權的資產階級認為革命已經結束,急於與反動勢力進行妥協。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滿足於已經取得的勝利,缺乏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無產階級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6月中旬,恩格斯在《新萊茵報》上發表一組文章,對這個重大問題作了正確的回答。恩格斯指出:三月革命的結果,一方麵人民有了武裝,獲得了結社的權利,實際上爭得了主權;另一方麵保存了君主政體,成立了代表大資產階級的政府。這就是說,人民勝利了,但直接統治權並沒有轉到他們手中,而落入了大資產階級手中。總而言之,革命沒有進行到底。通過人民流血犧牲而取得政權的大資產階級,由於害怕人民,害怕工人,害怕民主,與舊普魯士貴族、官僚結成同盟。因此,必須明確認識:這是“一個不徹底的革命”。[21]恩格斯根據反動勢力日益囂張的事實,向德國人民敲起了警鍾:“善良的德國人嗬,你又遭到了這樣的命運!你以為你完成了革命嗎?錯了!你以為你推翻了警察的國家嗎?錯了!你以為通過三月街壘向你飛來的自由結社的權利、出版自由、武裝全民以及其他種種高調,現在已經有可能兌現了嗎?錯了,完全錯了!”[22]巴士底獄還沒有攻下來!必須把革命進行到底!

爭取國家統一,是1848年德國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務。在《新萊茵報》上,馬克思、恩格斯反複闡明,建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誌共和國,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與無產階級的利益密切相關。當國家四分五裂的時候,不僅資產階級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無產階級也不能成長為一支強大的力量。但國家統一不能依靠頒布命令的辦法,而隻能依靠革命運動來實現。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必須與各邦反動勢力——官僚、軍閥、貴族、僧侶進行鬥爭,首先必須反對奧地利和普魯士這兩個德國反動勢力的主要支柱。正如恩格斯所說,隻有德國各個所謂的列強的崩潰,首先是奧地利和普魯士不再繼續存在,才能產生德國的統一。為了把民主革命進行到底,《新萊茵報》與三月革命後執掌政權的資產階級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恩格斯指出,在普魯士這個組織得很好的官僚等級製度的絕對權力多年以來一直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革命勝利後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徹底更換文武官員。但以康普豪森、漢澤曼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內閣卻公開維護反動王朝的利益,把整套舊官僚國家機構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在舊官僚製度與新秩序之間,他們以“調停人”的身份出現,實際上把國家權力置於反動分子之手。他們不僅沒有對反動分子進行強有力的專政,而且與反動勢力進行妥協,結成同盟,背叛民主革命,為反動勢力卷土重來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