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那英雄唐·吉訶德
騎著一匹駿馬,
到處廝殺。
這支隊伍來了,又消滅了,
隻留下一片閃閃的金光,
啊,怎樣才能把他們挽留?
又有誰能把他們趕上?
詩一般的夢幻,
還會重新出現,
當你再次看見他們,
歡樂充滿心田。[24]
愛憎分明,富有正義感,貫穿著少年恩格斯的思想和行為。他十分同情烏培河穀那些棲身於草棚、馬廄和樓梯間的窮苦工人,有時甚至把自己微薄的積蓄贈給他們。他也十分同情當時希臘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憤怒譴責殘殺無辜的野蠻的土耳其貴族,熱烈讚揚在爭取自由的鬥爭中英勇戰鬥的希臘人,表明自己“珍重自由”,[25]決心像希臘人一樣為自由而戰。
1837年9月15日,愛北斐特中學舉行公眾慶祝會。即將離開學校的恩格斯心情激動,在會上朗誦自己根據古希臘神話寫成的敘事詩《伊托克列斯和呂波涅克斯決鬥》。朗誦獲得很大成功。人們仿佛看見古忒拜城下戰馬嘶鳴、兩軍對壘的雄壯場麵,聽到長矛和利劍格殺的鏗鏘聲。
恩格斯希望中學畢業後升入大學,在學業上繼續深造。但他的父親卻另有打算。1837年,父親與自己兩個兄弟分了家,獨自在巴門開設一家公司,並同彼得·歐文合資在英國曼徹斯特開設歐門-恩格斯紡紗廠。像巴門的其他資產者一樣,老弗裏德裏希希望兒子步自己的後塵,做一個精明幹練的生意人,過著富裕安穩的體麵生活。於是,在中學畢業前一年,他決定讓兒子棄學經商。1837年9月25日,恩格斯辦完退學手續。愛北斐特中學代理校長漢契克博士對這個“在宗教信仰、心地純潔、品德高尚以及其他優良品質方麵有突出表現”[26]的年輕人不得不選擇商業為職業而放棄深造的計劃表示惋惜。在師友們良好的祝願中,恩格斯離開學校,走向社會。
五、不來梅商行好學不倦的練習生
恩格斯離開學校後,在巴門父親的事務所學習經商。1838年7月來到不來梅,在這裏工作和生活了兩年多。這段時間在他的一生中有著重要意義。正是在這裏,他拋棄了烏培河穀的信仰,成為反對封建專製製度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
恩格斯的父親把兒子送到自己的朋友、薩克森領事洛伊波爾德的商行當練習生,安排兒子住在聖馬丁堂牧師長特雷維拉努斯的家裏。父親希望兒子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成為一個像自己一樣的虔誠主義生意人。
不來梅是德國北方的大商港,與世界許多地區有貿易往來。雖然這裏如同巴門和愛北斐特,也是一個虔誠主義和神秘主義統治的城市,但這裏的資產階級更關心的是商業的利益。作為當時德國四大自由港之一,不來梅的政治氣氛比烏培河穀遠為開明和進步。那些在其他地方嚴禁出版和銷售的具有自由主義傾向的書籍報刊,在這裏通行無阻,廣泛流傳。
商行練習生的工作十分枯燥。在商業城市這個棋盤上,他們是被驅趕著向前走的小卒子。同其他商行練習生一樣,恩格斯每天的例行公事是抄寫商務信函和票據,分送和支付賬單,收發信件,捆紮包裹,等等。[27]他對經商毫無興趣,有時抱怨工作太多,心裏煩悶,連吃東西都不感興趣。有時商行裏無事可做,他就攤開信紙,給妹妹和朋友寫信,或者給在街上見到的各種人物畫像,要不就到院子裏捉蒼蠅、蚊子和蜘蛛。他常常想念美麗的萊茵,想念故鄉的親人和學生時代的摯友。有一次,他寫信對朋友格雷培說:“這裏沒有人可以與我對酌,他們都是些庸人,我哼著記憶猶新的學生時代的活潑歌曲,懷著傲慢不羈的大學生的自負心情,獨自坐在廣漠的荒野裏,沒有酒友,沒有愛情,沒有歡樂,隻有煙酒和兩個不善飲酒的熟人。”[28]
然而,同巴門和愛北斐特比起來,這裏的天地廣闊多了。在這個巨大的港口城市裏,恩格斯接觸了各色各樣的人物,熟悉了資本主義商業的詳情細節,了解了社會生活各方麵的複雜情況。這個思想敏銳的年輕人,十分用心地觀察社會,從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中吸取豐富的營養。
最使恩格斯欣喜異常的是,這裏隨處都可找到來自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報刊,讀到各種文學的、哲學的、政治的書籍。他求知欲十分旺盛,貪婪地研讀弄到手的一切著作,努力用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彌補未能完成學校教育的損失。
新的生活很快吸引著他。讀書是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寫信告訴友人,“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坐在花園裏,嘴裏銜著煙鬥,讓陽光把脊背曬得暖和和的,再也沒有比在這種情況下讀書更舒服的了。”[29]空閑的時候,他興致勃勃地與同伴一起騎馬、擊劍,到威悉河遊泳、乘船遊覽不來梅港灣;還興趣盎然地畫人物素描,欣賞貝多芬堅強有力、富有青春氣息的C小調交響曲,為讚美詩譜寫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