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附錄 段祺瑞大事年表(3)(1 / 2)

張勳是想借帶兵入京調停之機,行複辟之實,把溥儀從紫禁城中重新請出來。張勳主張複辟一事,已是眾人皆知,但關鍵是什麼時候幹這件事。張勳入京經過天津時,曾和段祺瑞有幾次會晤。段祺瑞曾不止一次勸他不要搞複辟,並且鄭重地表示:“你如複辟,我一定打你。”張勳也表示:“複辟不能變更,但目前還不想辦。”但在暗地裏,張勳已經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聲稱即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黎元洪沒想到自己搬來的救星成了災星,張勳勒令他三天內解散國會。7月1日,北京的大街小巷飄起了大清國的龍旗。7月2日,黎元洪秘密簽署了免去李經羲總理的命令,特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並命其討伐張勳,同時,簽發了請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務的電報,自己於7月3日躲進了東交民巷。

張勳不聽勸告,抬出了溥儀。段祺瑞敲著桌子說:“隻有打了,這可是他逼我這樣做的。”

7月2口淩晨。段祺瑞來到了駐在馬廠的李長泰第八師。下午,梁啟超也風塵仆仆地趕到馬廠,段祺瑞親自迎接,寒暄道:“任公上任,軍威大振。”7月4日,段祺瑞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發出討伐張勳的通電和發布討逆檄文,馮國璋在南京通電響應。7月5日,先頭部隊向天津迸發,梁啟超手書一聯贈李長泰,聯雲:“上將軍段祺瑞討叛國逆張勳。”

7月5日,戰鬥打響了。討逆軍以壓倒優勢猛攻,辮子軍倉皇失措,向城裏潰敗。航空學校的兩架飛機也奉命飛到辮子軍陣地投擲炸彈,之後又飛臨紫禁城上空進行轟炸。據說這是中國軍事史上首次使用飛機作戰。

到7月12日晨,全城隻剩下南河沿張勳住宅仍在抵抗。這時,一輛插著荷蘭國旗的車通過陣地駛進張勳的公館,這輛汽車是來接張勳的。車上有一德國人,兩個荷蘭人和一個翻澤。張勳家人已經避往荷蘭使館,隻剩下張勳和二太太邵夫人。張勳死活不肯上車,幾個外國人急了,不由分說架著張勳上了車。

北京城又飄起了五色國旗。

平定張勳複腫,是段祺瑞一生頗為自得的事,繼他發電威脅清帝退位“一造共和”後,段祺瑞在六年後又“再造共和”了。

張勳複辟失敗後,黎元洪自然下台,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

過去總統是南方人,總理是北方人,所以總搞不好,現在總統、總理都是北方的了,事情果然好辦了。8月14日,對德宣戰案以總統令順利發布。然而,好景不長,馮、段之間的分歧日益明顯,虎犬之間開始鬥法。

問題就出在段祺瑞的武力統一上,段祺瑞主張對西南用兵,實行武力統一,馮國璋斷然反對。

袁世凱死後,北洋係統分化為三塊:以段祺瑞為首的皖係,以馮國璋為首的直係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係。張作霖遠在東北,一時與中原無爭,而馮、段二人為了誰執牛耳互相爭鬥,耳不相讓。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是有其打算的,想借機擴大皖係力量,既消滅南方異己,又打擊直係勢力。馮國璋明白這點,自然反對對西南動用武力。

正當總統和總理陷入僵局之際,“長江三督”李純、陳光遠、王占元突然通電主和,掀起了驅段倒閣的先聲,接著,靠近直係的湘南各軍總司令王汝賢、副司令範國璋也聯名通電停戰,給段祺瑞殺了個回馬槍!段祺瑞腹背受敵,隻得暫避風頭,1917年11月15日提出辭呈。

段祺瑞以退為進,馮國璋的日子也不好過。首先,他居然找不著一個能繼任段祺瑞的人。其次,直隸督軍曹錕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主戰的急先鋒。曹錕態度驟變據說是由於徐樹錚許諾給他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副總統職位。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馮國璋隻得被迫下了對西南的討伐令。一比一,段祺瑞和馮國璋前兩個回合打了個平手。

然而,討伐令剛發布10天,馮國璋又宣布停戰。因為,長江三督和馮玉祥堅決反對“討伐”,並且不讓南下的部隊通過防區,如果硬要通過,北洋內部就會大動幹戈。何況,布販子出身的曹錕這時又打起了馮國璋的牌,表示不反對停戰。在北洋內部主戰和主和兩派互相爭吵之際,南方提出了五個停戰條件,首要的一條是召集舊國會。這樣,馮國璋又陷入了困境,和又和不了,戰又是死路,左右為難。馮國璋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溜回南京是最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