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來,皇族之破壞大局,罪實難數。事至今日,乃並皇太後皇上欲求一安富尊榮之典,四萬萬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許。祖宗有知,能不恫乎。蓋國體一日不決,則百姓之因兵匪凍餒死於非命者日何啻數萬……謹率全軍將日入京,與王公部陳利害。
段祺瑞居然要率軍入京,清王朝一片混亂,人人自危。
1912年2月13日,清帝退位。2月15日,袁世凱在參議院選舉中以全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儼然成為共和的締造者,參議院甚至稱其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
而段祺瑞也因為逼宮有功,被人視為“一造共和”的英雄。10月初,袁世凱當選為正式總統。
10月10日,在太和殿舉行了總統就職和開國紀念的盛大慶典,下午,北洋軍舉行了盛大閱兵式,由段祺瑞作檢閱總指揮長。
天氣雖然不好,下起了雨,但閱兵卻極為成功,袁世凱極為滿意,說:“我看陸軍總長該記頭一功。”“總統過獎了。”段祺瑞推辭道。
雨越下越大,大家勸袁世凱回去休息,袁世凱臨走前,把自己的黑色呢披風披到段祺瑞身上,說:“都是自己人,不必推辭。”受此殊榮,段祺瑞極為感動,不久,他又為袁世凱去了一塊心病。
段祺瑞秉性剛直,剛愎好強,對袁世凱盡心盡力卻不事趨奉,因而對袁世凱包辦一切的做法加以抵觸。袁世凱生性狐疑,加上旁人的挑撥,袁世凱對段祺瑞越來越不放心了。
1914年5月9日,袁世凱決定在原來總統府軍事處的基礎上,建立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由他親自掌握,陸、海、參謀三部總長均為辦事處的大辦事員,實際上是收回了分散於三部的軍權。事情一開始,袁世凱瞞著段祺瑞,而讓阪西利八郎和王士珍參與籌劃,等到事情差不多時,才告訴段祺瑞。袁世凱的猜忌,使段祺瑞充滿了怨氣,他對身邊的人發牢騷說:“當年朝廷不信任項城,今天倒好,總統也不相信我了。如此下去,他還能信誰呀?”
袁世凱聽到了這話,解釋說,當時段祺瑞身在開封,沒法與他商討,最後讓段祺瑞不要多心。段祺瑞更為寒心,自己的話怎麼這樣快就傳進了袁世凱的耳朵?
到了八九月份,袁世凱決定成立模範團。成立模範團,表明袁對小站宿將的疑忌,要以模範團來改造北洋軍,而袁克定於此事最為熱心。模範團原準備建成一個軍,但袁世凱怕引起北洋將領的反感與不安,於是縮小為師,繼而為團,其實相當於個混成旅。其人員配備,均由袁克定操縱,其裝備、待遇均優於其他部隊,儼然成為袁世凱的“禦林軍”。
段祺瑞對此事一直持反對態度,當袁世凱問他時也不置可否,以後統率辦事處又專門開過幾次會商議模範團的事,段祺瑞不是借故不到,就是到會一言不發。袁世凱本想讓袁克定當團長,段祺瑞則當麵否定說:“我看他不行吧。”半天沒有結果,袁世凱怒氣衝衝地說:“你看我行不行?”於是,袁世凱自兼模範團團長。段祺瑞嘴上不說,心中暗自生氣。段祺瑞有個外號叫“段歪鼻”,一生氣就歪鼻子,但這種情況很少見,隻有在他極其惱怒的情況下才出現。這一次,段祺瑞的鼻子歪了。
1914年10月,模範團成立了,袁世凱自兼團長,但到第二期時,便把團長讓給了袁克定。模範團一事,加深了袁氏父子和段祺瑞之間的裂痕。
1912年3月,袁世凱想當皇帝的謠言開始流傳。6月25日,他專門為此通電辟謠。到1913年9月二次革命被鎮壓下去後,袁的親信就有人進言,隱隱地提到實行帝製。
1915年11月,袁世凱公開暗示了自己對帝製的態度,他說:“宣統滿族,業已讓位,果要皇帝,白屬漢族,清係自明取得,便當找姓朱的,最好是明洪武的後人,如尋不著,朱總長(朱啟鈐時任交通總長)也可以做。”12月23日,袁世凱仿照曆代皇帝在天壇舉行了祭天儀式,把複古浪潮推向了頂峰。
在帝製活動逐漸公開之時,段祺瑞基於對袁世凱當年的“知遇之恩”,再次慨然相勸,袁世凱卻敷衍了事。看到了袁世凱對談話心不在焉的樣子,段祺瑞動情地說:“總統,祺瑞自小站跟隨總統,鞍前馬後,將近二十一年,總統知遇之恩,祺瑞沒齒難忘。如今國勢危殆,倘有變動,後果不堪設想。祺瑞無知,赤誠可鑒,望大總統三思。”
袁世凱也裝作推心置腹的樣子說道:“芝泉,你是我的老部下,難道還不了解我嗎?我可以告訴你,皇帝我是絕不做的。如今我這個大總統與皇帝又有何異?如為兒孫計則更不可。克定是個殘廢,其他幾個亦無此才能。你盡可放心,不要胡思亂想。”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帝製自為,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次日,袁在居仁堂匆匆登基。段祺瑞沒有參加“登基大典”,他在公館與徐樹錚說:“項城作孽啊!”
徐樹錚也慨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