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久他又後悔起來。於是找到一個與齊人少翁出於同一師傅的方士,叫欒大。此人“敢為大言”,向武帝推薦自己的老師,說他“黃金可成,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漢武帝這時正愁黃河決口、煉金屢屢失敗,對欒大的話深信不疑。一個月裏,連續給他“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四顆印;接著把宗室公主嫁給他,又給了他“欒通侯”和“天道將軍”兩個爵號。這個騙子名利雙收,貴震天下,於是打點行裝,威風凜凜地到東海去尋找他的老師。這一來便惹得齊燕之間的方士們人人心癢,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秘方、能招致神仙。但是這個“五利將軍”像他的前任一樣,既找不到他的老師,所說的情形又都經不起驗證。弄來弄去,武帝終於由懷疑而發怒,把五利將軍也殺了。
漢武帝殺五利將軍,或許也因為在身邊成群結隊的說神仙方術的騙子裏,這時又出現了一個更受他相信的人。他也是一個齊人,名叫公孫卿。此人向漢武帝獻出一部書,據說是他的老師申公留下的。裏麵有兩條預言特別中武帝的意。一條說,漢朝將在高祖的曾孫時代興旺發達,那將是複興黃帝之業的時代。另一條又說,那一天到來時,將有寶鼎出世;漢主應當用封禪來與神溝通,就能登天做神仙了。兩條預言把當時已鬧得沸沸揚揚的寶鼎出現、封禪輿論以及黃帝鑄鼎升天的傳說都巧妙地串聯在一起。據後一則傳說,黃帝在荊山下鑄鼎,完工後,有一條垂著長胡須的龍從天上來接引黃帝。黃帝和他的七十多個親信騎上龍的身子;其餘諸人騎不上去,都緊緊拉住龍的胡須,結果拔斷龍須掉到地上,眼睜睜地望著黃帝騎龍而去。這個公孫卿宣稱自己在河南遇見過仙人,又說在東萊海邊見“大人,長數丈”;剛想靠近他,卻馬上看不見了。凡此種種,都無法驗證真偽。公孫卿的下場如何,不是十分清楚。有人說,他跟“文成將軍”少翁和“五利將軍”欒大一樣,因為“術窮詐得,誅夷伏辜”(騙術用盡,露出破綻,遂被處死)。不過漢代的史料裏,似乎沒有留下有關此事的明確的記載。
《史記·封禪書》說,自公孫卿求仙而不能得仙,漢武帝對於方士們連篇累牘的鬼話日益喪失信心,但仍然把他們優養在那裏,任他們胡言亂語,總希望還能碰到一個真正有神通的人。像這樣姑息養奸的結果便是:“自此之後,方士言神祠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司馬遷不敢對他的“今上”有更多的微詞。但是《封禪書》收尾之處“然其效可睹矣”這六個字,字字千鈞,把作者對武帝求長生不死的諷刺和不滿表達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