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封禪之前必須先把其他種種神靈統統祭祀過。西漢時的中國,還處於一個對上天與萬神充滿了敬畏、崇拜和幻想的時代。祭拜各種鬼神的活動從劉邦開始,漢武帝時達到高峰。直到西漢末,由官方祭祀的“天地六宗以下、至諸小鬼神”總共竟有一千七百多個名目。祭祀典禮所用的三牲鳥獸共達三千多種。後來不能都備齊,以至於拿雞冒充鶩雁,拿狗來當作麋鹿。所以,到封禪之前,這一條也已經基本做到了。
再次,是朝廷必須把舉行祭天活動的天下最重要的名山(“五嶽”)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統轄之下。漢初分封了很多同姓王,當時認定的“五嶽”中,有三座(包括最重要的泰山在內)不在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內。漢武帝通過削除藩國、迫使他們獻出名山等手段,才將它們統統奪回到自己手裏。
最後是用德政治理天下,而且已年深日久。從西漢建國到武帝中葉共八九十年。在這麼大的疆域之內天下承平如此長久,這在當時中國人的記憶裏還沒有過。所以象征著上天讚許的各種神異、“祥瑞”跡象也在此前後不斷湧現。捕得神獸,因此改年號叫“元狩”;寶鼎從地下浮出,因此改年號為“元鼎”;此外還有“美光”、“黃氣”、“一茅三脊”之類。
司馬遷不厭其煩地講述以上種種情節,一點也看不出其中有什麼諷刺之意。他接著描寫的封禪活動也很是順利。與秦始皇在泰山上遇到雷雨不同,武帝登山舉行封禪大禮時,“泰山無風雨災”;晚上夜光閃爍,天明時“有白雲起封中”;江淮之間,還出現茅草連續三年不枯的奇跡。在他看來,所有這些,顯然都表明武帝封禪是很成功的。
上麵所說的,是否就意味著司馬遷毫無保留地讚成武帝封禪?
當然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武帝的心目裏,封禪並不完全是為著維護西漢朝廷的政治合法性,更是為了實現自己求長生不死、化為仙人的癡心妄想。為此他屢屢上當,卻終身不知後悔。司馬遷對這一點頗不以為然。這種情緒當然也流露在他的《封禪書》裏。
據《史記·封禪書》記錄,武帝親政後祭拜的第一個神仙,是戰國時一個冤死的女子,叫“神君”,大概死於乳腺腫瘤。不久他又弄來一個活神仙,叫“李少君”。此人聲稱能靠祈禱和火灶燒煉出寶物;再將它摻入丹砂一起燒,可得黃金;用這樣燒煉出來的黃金作餐具,便能延年益壽;於是就能見到蓬萊海中的神仙;見得神仙後再舉行封禪大典,就能夠像黃帝一樣化作仙人而不死。這個李少君還有辟穀防老的技術。武帝自稱能三日不食。他也許練過辟穀之術,不知道是否從李少君那裏學來的。正在大紅大紫時,此人卻病死了。武帝相信他沒有死,隻是“化仙而去”,繼續命人按李少君的方子倒騰煉丹的事。這一來,引得“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這些人中最有名的一個,是“齊人少翁”。當時剛好有一個武帝的愛妃死去。據說少翁就用法術把她召了回來,讓武帝可以隔著自己的帳子看見她。於是他被武帝封為“文成將軍”,要他設法把神仙召來。折騰了一年多,什麼成效也沒有。“文成將軍”慌張起來。於是他預先讓牛吞下一張寫過字的綢布條,然後佯裝不知情,宣稱牛腹中有奇物。剖開牛腹,果然找到那條綢布。漢武帝是個聰明人,發現上麵那些字,竟然全是“文成將軍”本人的筆跡。武帝一怒之下,就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