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下獄的太史令(1)(2 / 2)

李陵身為將門之後,自然不屑跟在皇帝的這個平庸無能的大舅子後麵走。他向漢武帝要求自為一軍,單獨行動,以分散、牽製匈奴的兵力。漢武帝大概也察覺到了李陵對李廣利的輕視,說:“你不願意受李廣利的節製嗎?我派出的軍隊已經太多,再也沒有騎兵可以派給你了!”不料李陵豪邁地回答:“不用騎兵,臣願率五千步卒直搗單於王庭!”武帝被李陵的壯勇打動,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武帝曾指派另一名將軍路博德掩護李陵。路博德也不甘心做李陵的後援,七推八阻,他後來竟被另外調遣。這樣,李陵的五千步兵就成了一支深蹈不測之地的孤軍!

李陵麵對的,是由匈奴的最高統治者單於親自率領的三萬騎兵。單於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優勢,便下令對李陵的軍隊發動進攻。不料這五千漢軍異常勇猛,非但打退了匈奴騎兵的衝鋒,還乘勝追擊,殺敵數千人。單於這才知道遇到勁敵了!他連忙調集八萬騎兵圍攻李陵。李陵且戰且走,向漢朝邊塞撤退。匈奴也緊追不舍,戰鬥最激烈時一天交戰數十回。單於越追越沒有信心:八萬騎兵打五千步兵,非但拿不下,還搞得自己傷亡慘重;更可疑的是這支小部隊似乎是在把自己往南麵引,難道漢軍在邊塞附近設了埋伏?他是否正在往人家的口袋裏鑽?單於猶豫起來,打算停止對漢軍的追擊。

但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陵的軍中出了一個叛將。大概實在沒有再苦戰下去的勇氣,他投奔到匈奴一邊。這一來,單於就完全掌握了李陵的底牌:他既沒有後援,而且箭也快用完了。匈奴軍隊現在毫無後顧之憂,死死咬住李陵不放。漢軍的箭全部用盡,斬斷車輪的輻條作為武器,連軍中的文員都手持短刀上陣搏殺。最後一場鏖戰後的夜晚,李陵試圖突圍失敗,部隊被完全打散。隻有三四百人陸續逃回到漢朝邊塞。李陵覺得當初豪言壯語,而今天卻兵敗如山倒,已沒臉回去見漢武帝,便投降了匈奴。

李陵之降,不但給他本人和他的家庭造成巨大的悲劇,他的案子還把當時正在宮廷裏擔任“太史令”官職的司馬遷也一起牽連了進去。

李陵兵敗前,曾派遣校尉陳步樂向武帝彙報情況。陳步樂說,李陵深得士卒之心,這支遠征軍士氣高昂。那時武帝非常高興,公卿王侯都爭先恐後地讚揚武帝有知人之明,朝中一片歌功頌德之聲。漢軍覆亡的消息傳來,他們立即變了一副麵孔,紛紛指責李陵。漢武帝為向遠方的李陵施加壓力,把他的老母親和妻子抓到首都看管起來,促使李陵以死報國。但是不久便獲得進一步的消息,說李陵已經投降。他非常失望,變得鬱悶寡言,食不知味。群臣見皇帝如此,更加惶恐憂懼,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