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宋風雲(4)(2 / 3)

當時正值深秋季節,萬物肅殺,由金軍將領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金軍長驅直下,勢如破竹,先是攻破燕京,接著渡過黃河,直取東京。北宋朝廷接到急報後驚恐萬分,一片慌亂。宋徽宗嚇得全身顫抖,拉著一位大臣的手說:“我大宋對金人不薄啊!沒想到,他們會這樣對我!”說完由於激動一下昏倒了。眾大臣手忙腳亂地將徽宗救醒。宋徽宗見大臣們束手無策,知道大事不好,於是立即做了個決定,派人拿來文房四寶,寫了傳位詔書,將這個爛攤子給了兒子,自己則退位為太上皇。他還對大臣們說自己身體狀況很差,然後以到寺院燒香祈福為名,帶著幾個寵臣,連夜逃出了京城。太子趙桓糊裏糊塗地就接了皇位,他就是宋欽宗,年號靖康。

宋欽宗和他老爹一個德性,一見金軍來犯,就想拔腿就跑。但是東京城內三十多萬的士兵和百姓不願做亡國奴,他們強烈要求朝廷出兵抗金。宋欽宗為了不激起民憤,隻得表示讚同,但是暗中還是和主和派白時中、李邦彥等人商議逃跑的事。這遭到了兵部侍郎李綱的堅決反對,他挺身而出勸阻宋欽宗不要南逃,說:“太上皇之所以傳位於皇上,就是要陛下鎮守東京,陛下怎麼能放棄京師呢?”宋欽宗一時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站在一旁的白時中卻說:“金軍凶猛進攻,京城危在旦夕,我們難道坐以待斃嗎?難道李侍郎有什麼退兵良策?”

李綱慷慨激昂,回答說:“京城糧食充足,城牆堅固,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迎戰,激勵軍民團結抗敵,同時等候各路的援兵趕過來。”宋欽宗見李綱胸有成竹,於是就問他:“公開迎敵可以,但是誰來統率守城呢?”李綱回答說:“朝廷每年厚祿供養大臣,就是為了國家有難時能挺身而出。白、李兩位宰相德高望重,應當肩負守城的重任!”白時中、李邦彥聽了,心驚膽戰,額頭上冷汗不斷,氣急敗壞地說:“李綱身為兵部侍郎,並且是他提出要迎敵作戰的,還是讓他守城吧!”

李綱見兩人貪生怕死,於是說:“隻要皇上下令讓微臣帶兵打仗,臣自當為國效命,萬死不辭!”宋欽宗見他態度堅決誠懇,於是任命他為尚書右丞、京師留守,派他統軍守城,並表示自己也要留在京城鼓舞士氣。

後來宋欽宗見金軍來勢凶猛,又想逃走。李綱見欽宗的車駕即將啟程,於是就大聲問跟隨的禁衛軍:“諸位將士,你們是願意守衛我大宋的京師,還是願意跟隨皇上南下逃亡呢?”

禁衛軍齊聲回答:“我們願意誓死守衛京城!”李綱又跟欽宗說了一大堆道理,宋欽宗這才放棄南逃的打算。將士們一聽皇上要留下來守城禦敵,頓時士氣大振。李綱迅速布置好京城的防護,將士們奮勇抗戰,金軍用盡辦法都未能破城。

然而正當李綱勝利在望的時候,畏敵如虎的欽宗卻在暗中和金國使臣接洽,準備接受屈辱的議和條件。李綱知道後極力反對,但還是沒能阻止議和。

這時,陝西、甘肅等地的援軍二十多萬人陸續到達。欽宗有了底氣,派人去偷襲金軍軍營,結果沒有成功。金軍派人指責欽宗違約,主和派嚇壞了,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李綱。欽宗一生氣,罷免了李綱的官職,以表示議和的決心。

李綱被罷官的消息傳了出去,激怒了京城的士兵和百姓,他們不約而同地集中在皇宮門口,呼聲震天,要求恢複李綱的官職,還打死了幾十個宦官。欽宗為了平息眾怒,被迫恢複李綱的官職。後來由於李綱提醒他要提防金軍,欽宗覺得李綱太多事,於是把他調離了京城。

不久,金兵果然再次南下侵犯,並且很快到達京城。這時各路援軍都已撤走,李綱又不在京城。欽宗慌亂之下竟然不率軍民抗戰,而是相信迷信,讓江湖騙子郭京請神兵退敵。欽宗下令撤去守軍,打開城門,金軍趁勢攻進城來,而郭京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雖然東京被攻破,但是城內的軍民抗敵情緒很高,金軍不敢貿然進占全城。但是統治者卻決心投降,欽宗親自到金營商議割地賠款的和談,並令援兵停止向京城進發,還派人鎮壓民眾反抗。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金營,並於二月份下詔廢除兩人的皇位,貶為庶民,另外立與金國勾結的張邦昌為偽楚的皇帝。四月初,金軍擄走徽宗、欽宗以及後宮皇妃、子女、宗室、貴戚等三千多人北撤。宋朝的玉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統統被金軍掠走。北宋從此滅亡,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靖康之變”。

【酷評】

優柔寡斷能把一件容易的事變得極為複雜,能把勝利在望變成血本無歸。優柔寡斷固然跟性格有關,但環境更能使這種性格根深蒂固。北宋領導人多年以來一直有個“優良”家風:有錢能使鬼推磨。宋徽宗父子都認為,開打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和平,如果用錢能達到這一效果,為什麼不用錢呢?可見,一個人的行事作風跟家庭教育有著多麼重大的關係。在此情況下,想要改變他人性格的李綱以悲劇收場,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