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趙匡胤由於興奮喝了不少酒,昏昏沉沉地酣睡一晚。早上醒來,聽見外麵一片嘈雜,接著就是營帳被打開,眾將士擁入,高聲叫喊:“我們想擁護點檢做皇帝!”趙匡胤趕快起床,還沒來得及穿衣服,幾個將軍就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罩在趙匡胤身上。之後眾將士全部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眾人又把他扶上馬,請他回到京城即位。趙匡胤上馬之後才開口說話:“既然你們立我做皇帝,我的命令就是聖旨,你們都能聽從嗎?”將士們跪地齊聲回答:“願意聽陛下的一切命令!”於是趙匡胤當場就下了命令:“我們的大軍回到京城以後,首先要保護後周的太後和小皇帝,另外那些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也不能侵犯,更不準掠奪國家倉庫和老百姓的財產。遵守命令的將士將來有重賞,違反命令的人一定會嚴厲查辦。”眾將士均承允下來。
趙匡胤本來就是禁軍統帥,平時軍紀嚴格,再加上有將領們的擁護,士兵們個個都很聽從命令。一路上軍容整齊,秋毫無犯,得到沿路老百姓的一致好評。到了東京後,他又取得了眾大臣的支持,於是周恭帝退位,趙匡胤做了皇帝。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大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曆史上稱之為北宋。登基後趙匡胤率軍統一中原,經曆了五十多年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宣告結束。
【酷評】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趙匡胤是開國皇帝中最具菩薩心腸的一個,他跟部隊的那些約定,不知道救了多少人。但光看到這一點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看到,趙匡胤不傷害他人,反過來也幫助了他自己,宋朝的建國過程相對來說就順利得多,反對者、阻礙者也少得多。這就是“助人者、天助之”,在有機會和能力傷害他人的時候,卻自覺約束或放棄這種機會,這樣的人,往往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豐厚回報。我們今天如果也有這樣的胸懷和認識,那麼無論是人際關係上,還是做事情中,都會順暢得多。
§§§第二節酒桌上的“和平演變”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輕而易舉地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心裏卻不踏實:前幾天自己還是個禦前都點檢,現在忽然成了天子,真有點接受不了。每當想到這些,他就憂心忡忡,總擔心著自己的位置不能坐穩。況且五代時期,君臣互爭皇位的事例比比皆是,隻要有實力,皇帝的位置誰都可以坐。
讓他擔心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剛登基不到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四月份,昭義節度使李筠發動兵變開始反宋,宋太祖率兵親自出征,才徹底平息。事隔不久,也就是九月份,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在揚州起兵反叛,趙匡胤又率軍親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平定。這兩件事對趙匡胤打擊不小。更讓他揪心的是,最近他越來越覺得那些武將們不太聽從自己,於是他決定做點什麼來收回兵權。
一天,退朝之後,他派人宣宰相趙普到內宮單獨談話。趙普是他的心腹,大事麵前他總能幫趙匡胤排憂解難。趙普進來之後,見趙匡胤麵對著牆站著,便跪下問安。趙匡胤轉過來身來,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愛卿平身。”趙普見他臉色凝重,忙問:“陛下因何事如此煩憂啊?”趙匡胤連連歎氣,問道:“趙愛卿,我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你說自從唐朝滅亡之後,陸陸續續換了五個朝代,並且每個朝代都在不停地打仗,搞得百姓流離顛沛、家破人亡,搞得軍隊狼狽、士氣疲敝,這到底是為什麼?”說完又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趙普想了想回答道:“陛下,道理很簡單,國家之所以戰亂不斷,關鍵在於藩鎮的勢力太大。他們手握兵權,個個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斷爭鬥。如果把兵權全部歸集到朝廷,所有軍權由皇上一人把握,天下自然就太平了。”此話正中趙匡胤之意,於是他點頭稱讚:“宰相所言極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我必須收回各位將軍的軍權,以穩固我大宋的江山。但是他們都是有功之臣,我怎能去奪取他們的軍權呢?”趙普默然沉思,過了一會兒說道:“陛下,各朝都有殺功臣的先例,但我朝聖明,必須和平解決。像石守信、王審琦都是禁軍大將,兵權在握,不如把他們調離禁軍,賞賜高官厚祿來收回兵權。”宋太祖連連點頭,十分讚同趙普的建議:“宰相果然才智過人,不愧是朕的蕭何。”說完重賞趙普。趙普千恩萬謝,起身回府。
第二天上朝,宋太祖就廢除了禦前都點檢一職,眾位大臣都不明白是為什麼。退朝之後,趙匡胤派人召石守信等禁軍將領到後花園赴宴。石守信等人不知皇上為何召見,以為是有賞賜,一個個高興前去。宴席異常豐盛,美酒佳肴應有盡有,旁邊又有歌姬美女起舞助興,眾將軍喝得酣暢淋漓。酒過三巡,宋太祖忽然命令太監、舞女全部退出去,將軍們正喝得高興,聽見琴聲驟然停下,就明白皇帝有事要宣布。
趙匡胤故意緊縮眉頭,舉杯敬了各位將軍,說道:“眾將軍都是我的朋友,沒有你們的鼎力相助,我趙匡胤是不會有今天的,這個天子的位置就是各位給我的,大宋的江山就是各位的江山,所以各位的恩情我沒齒難忘。”說完舉起酒來一飲而盡。他又端起第二杯酒,接著說:“本以為登上皇帝的寶座就可以高枕無憂,帶著兄弟們盡享榮華富貴。但是坐到這個位置才知道皇帝不是那麼好做的,國家的內憂外患讓我天天徹夜難眠,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由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