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見皇上唉聲歎氣,趕緊問:“陛下,天子之位萬人敬仰,怎麼會不能安枕而臥呢?”
趙匡胤於是說:“道理其實很簡單,皇帝的位置高高在上,所有的人都想坐上去,而我時刻麵臨著下台,這讓我如何能睡得安穩呢?”
石守信等人聽出了皇上的話外音,於是個個驚恐萬分,忙放下酒杯跪在地上,紛紛宣誓告白:“陛下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天子是上天指定的,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再說臣等扶持陛下登基,從來就沒有異心啊,我們都忠心於陛下的。”
宋太祖見眾人慌亂,於是扶起諸位大將,說道:“你們幾個都是跟隨我馳騁戰場、出生入死的兄弟,我當然相信你們了,但是你們也掌管著千軍萬馬,如果有一天你們的部下貪圖榮華富貴,同樣把黃袍穿在你們身上,到時候你們不答應做皇帝都難啊!”
石守信等人聽完,覺得大禍臨頭,不禁冷汗暗生、渾身哆嗦,急忙不停叩首,隻希望皇上給他們一條生路。他們無不眼中含淚請求道:“請陛下指一條明路。”
於是宋太祖就表白自己真正的心意,說:“眾將軍放心,你們都是我的兄弟朋友,我不會虧待各位。人的一生十分短暫,就如同白駒過隙,一晃即逝,我們爭戰沙場圖的是什麼?就是榮華富貴和家室的平安無事,追求那些功名利祿最終都是一場空啊!你們幾個不如放棄手中的兵權,找一個世外桃源,購買一些良田豪宅,安享餘生。當然我會重賞幾位兄弟的,金銀珠寶隨你們想要,保證你們一世都享用不完,可以為自己的子孫後代也積累一些財產和家業。同時,宮中的美女隨你們所帶,還可以到外麵買一些歌姬舞女,你們可以日夜飲酒作樂。另外我願意和你們結為親家,互通婚姻,保證你們的身家地位,從此君臣之間再也沒有什麼猜疑了。我們仍然都是好兄弟,這不是很好嗎?”
眾位將軍都明白了宋太祖的意思,心想這樣也挺好的,可以不用擔心殺身之禍,於是又一同跪下:“陛下對我們的關心,真是如同骨肉至親啊!我等願意聽從皇上的安排,永遠記住皇上對我們的恩情。”說完再也沒心情繼續喝酒,一個個拜別離去。
第二天早朝,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趙彥徽等大將都上書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解除了他們的禁軍將領職務,到不同的地方任節度使去了。而趙匡胤利用幾杯美酒就能收回軍權,成為了曆史上的千古佳話,也被譽為“最高政治藝術的應用”。
【酷評】
同一個難題,不同人的解決方式會大相徑庭,這和一個人的性格、智慧關係緊密。用溫和的方式可以解決的事就盡量不要訴諸流血。要知道,當對手流血流淚的時候,仇恨的種子已經在他心頭生根發芽。而一個慈悲的人會把別人的生命看得高於一切,處處都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其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大智慧,看似處處為人著想,實際上自己也會獲益。削弱軍權這件事,對所有的創業皇帝來說,都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有人大開殺戒,有人小開殺戒,而能做到像趙匡胤這樣,基本不流血的情況很少。趙匡胤的處理手法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思想,值得今天每一個人學習。它提醒我們,生活可以是一個雙贏的遊戲,一些人的利益受損並不必然會給另一些人帶來好處,而一些人的好處增加也並不必然會造成另一些人的利益受損。每當你麵對一個複雜的利益取舍問題時,不妨想想“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提醒自己再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有沒有可以讓所有方的利益受損減少到最低程度的辦法。
§§§第三節宋太祖死亡之謎
趙匡胤建立大宋後,經過多年的打拚,疆土不斷擴大,除北漢和燕雲十六州外,中原基本統一。
有一天,趙匡胤遇到一位道士,於是問他:“道長可知朕的年壽幾何?”道士掐指一算說:“如果今年的十月二十日夜晴,那麼你的壽命可以再延續十二年;如果那天晚上是陰天,就應該盡快準備後事。”趙匡胤向來相信卜算之事,道士的話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但他又覺得自己剛剛五十歲,正值年盛,況且平時身體很好,死亡之日似乎很遙遠,再加上他忙於統一中原的事情,不久這件事他便淡忘了。
十月份,趙匡胤由於飲酒過多而忽然患病,於是就想起了那位道士的話,他心想:“如果自己真的駕崩,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這個重任交給誰呢?”後來他想到了弟弟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