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趙匡胤搶班奪權
宋王朝分為北宋與南宋兩場,在上半場,北宋用了100多年時間(960—1127年)想統一中國,卻屢屢失敗。即使皇帝都是明君,大臣全是智者,甚至有王安石那樣劇烈地想要使國家富強的變法,都無濟於事。北宋一直在購買和平,但這不是長遠之計,終於在1127年,少數民族政權金國滅掉了它。
下半場登場的是南宋,南宋隻能逃遁到長江以南,繼續購買和平,偶爾會有雄心壯誌的宋人要恢複上半場的疆域,仍然是技不如人。南宋就在這種“窩囊”的態度下轉而醉生夢死,在半死不活的支撐了多年後,1279年,它依然被另外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元朝所滅。
長達300多年的大宋史是一部讓人扼腕歎息的曆史,同時也是部使人浮想聯翩的曆史。
郭威於公元951年建立的後周應該說是五代中比較出色的一個王朝,第二任皇帝柴榮繼承了他的遺誌,勵精圖治,並大肆擴張。但天不假年,柴榮在公元959年一病不起,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被稱為周恭帝。恭帝年紀隻有七歲,不能主持朝政,所以他的母親符太後掌控政權,國內政局很不穩定。
這就給禦前都點檢趙匡胤一個很好的機會。趙匡胤本來是周世宗(柴榮)手下的得力大將,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周世宗在世的時候,十分信任趙匡胤,任命他做禁軍統帥,官名叫殿前都點檢。由於趙匡胤領軍有方,禁軍很快成為後周最精銳強悍的一支部隊。世宗死後,當時小皇帝又難以掌管國事,所以軍權就基本落到趙匡胤手裏了。當時京城裏都謠言四起,說趙匡胤馬上要奪取皇位了,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公元960年春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這時忽然從邊境傳來緊急戰報,遼國和北漢聯軍準備攻打後周,現已到邊境!符太後乃一個女流之輩,聽說外敵來犯,毫無主見,驚慌失措,晚上便領著小皇帝來到宰相範質的府上,苦苦哀求範質幫忙。範質覺得後周的軍權都在趙匡胤手中,隻有他能將後周從危難中解救出,於是便決定求救於趙匡胤。
於是宰相範質和王溥做主,命令趙匡胤出兵征戰。但是趙匡胤見後周政權不穩,就遲遲不肯出兵,因為他有自己的心思。當時趙匡胤不在朝中,但是京城內發生的所有事他都了如指掌,他想趁機多得到一些權力。因此趙匡胤對宰相範質推脫說:“本將軍兵少將寡,不能出戰。敵人勇猛強大,我的軍隊可能會全軍覆沒。”範質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他是想借此掌握更大的軍權啊。但範宰相還是被迫授予了他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的兵馬,趙匡胤這才答應出兵迎戰。
幾天後,趙匡胤便率大軍離開了東京(開封),跟隨他的還有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謀士趙普。大軍剛剛離開,城內就傳起了一陣謠言,說趙匡胤要奪取政權,要做天子了。這個謠言風波讓朝廷的文武百官日夜惶惶。當天晚上,大軍來到東京城外約二十裏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們就地紮營休息。
元帥的軍帳中,趙匡胤一個人喝悶酒,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他忽然扔下酒杯,起身向趙普的營帳走去。趙普正在翻閱兵書,見趙匡胤過來急忙起身拜見,被趙匡胤製止。他隨意打量帳中一番,問道:“趙大人,休息的地方怎麼樣啊?”趙普忙說:“很好,多謝元帥的關心。”但趙普心裏總覺得不踏實,這麼晚了元帥來我這裏幹什麼?趙匡胤找了個位置隨意坐下,臉上含笑,謙虛地說:“我剛看一本關於漢朝史實的書,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特來請教大人。”趙普連忙跪下說:“元帥請說,我一定知無不言。”趙匡胤說:“我一直想不明白漢高祖劉邦隻是一個地痞無賴,怎麼就建立了兩百多年的大漢江山呢?”趙普立即回答說:“稟元帥,其實劉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隻是他善於用人,他的成功就是駕馭人才的成功。”“哦,那劉邦手下都有哪些賢才?”趙匡胤繼續問。趙普答道:“文有蕭何、曹參,武有英布、韓信。其中蕭何是劉邦手下的第一大謀士,缺少了他,劉邦就得不到天下。”趙匡胤忙說:“是啊,可是我的蕭何在何處啊?”最後留下了一句“趙大人倒挺像蕭何的”就走了。趙普愣了一會,終於想明白了趙匡胤夜訪的含義。之後,趙匡胤又來到弟弟趙光義的帳中,向他暗透心機,得到弟弟的大力支持。
一天的行軍,讓將士們相當疲頓,很多人進到軍營中倒頭就睡著了。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議論著時局。有人說:“當今皇上年幼,我們到戰場上去打拚,將來也沒有人記得我們的功勞,還不如擁護趙點檢做皇帝,那樣我們還是開國元勳呢。”大家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就讚成擁趙匡胤做皇帝,於是找了個代表把他們的意見上報給趙匡胤。結果那個代表在元帥營帳裏還沒說完,眾將士就闖進來,亮出武器,請求趙匡胤即位。起初趙匡胤不肯答應,後來將士們便以死相逼,趙匡胤順勢答應。趙匡胤暗暗高興,這正合他意,於是他慎重地叮囑大家說:“天子之位並非兒戲,大家要穩住,不要亂了軍心,即位之事應當從長計議。”等眾人散了以後,他就派人告訴留守在京城的大將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