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明宗李嗣源繼位後,善於“跟黨走”的馮道又做了他的宰相。此後,他又在湣帝李從厚手下為相。潞王(即李從珂)在鳳翔(今陝西)起兵作亂,直抵京師,湣帝倉皇逃走。馮道率領百官出城迎候,擁戴李從珂為末帝,並繼續當著自己的宰相。
之後,後唐被滅,石敬唐建後晉,馮道又做了後晉的官,封魯國公,一切大小政事,都由馮道處理。
後晉被契丹消滅後,馮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轉而又成了契丹的奴才。這次的主人是那個蠻橫得隻知道洗劫的遼太宗耶律德光。馮道在這種人手下工作,也很得心應手。
一天,馮道到京師拜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責問他為什麼當晉朝的官。馮道一向牙尖嘴利,此刻卻回答不上來了。接著,耶律德光又問:“那你為什麼來朝見我?”馮道老實說道:“我沒有一座城池,一個士兵,怎麼敢不來啊!”耶律德光又以鄙視的語氣問他:“你是什麼樣的老頭子?”馮道回答說:“我是一個沒有才智、沒有德行,又癡呆又愚頑的老頭子。”殺人不眨眼的耶律德光聽了哈哈一笑,覺得眼前這個老頭子真是太可愛了,於是便任命這個前朝的大員為“太傅”,甚至在北逃時還帶著他。
沙陀部人劉知遠建立後漢政權後,馮道仍被授予太師之位。劉知遠久病纏身,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為“兒”,在位僅兩年就死了。馮道在他手下做事,隻要勤勤懇懇、規規矩矩,加上身板硬朗,就萬事大吉了。
郭威起兵滅後漢建後周,又重用了馮道,讓他做太師兼中書令。這樣馮道一直都是官運不斷,任用他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馮道左右逢源,卻在周世宗柴榮那裏碰了釘子。公元954年,郭威死後,養子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北漢劉崇認為周朝新君上台,局勢不穩,就集中三萬人馬,又請求遼主派出一萬騎兵,乘機向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進攻。周世宗得到消息後,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提出要親自帶兵出征,偏偏很少提意見的馮道居然出來攔阻。周世宗看出馮道仗著他資曆老,在自己這個新皇帝麵前指手畫腳,便十分氣憤地斥責了這個不倒翁一通。散會後,周世宗可能還覺得不解氣,就派他去督造周太祖的墳墓,省得自己看著心煩。
解決完“家事”後,周世宗率兵出征,大勝而歸。
馮道曆經無數政治風雲變幻而不倒,最後卻在年輕的柴榮這兒栽了一跟頭,惱怒成羞,不久就死了。這樣一個官場奇人,就這麼懷恨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
【酷評】
批評馮道的人鄙視他為名妓轉世,隻要給他實惠,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他的主子。“反複無常的小人”、“妓女”、“無恥之徒”這些咒罵的標簽,馮道一個都沒有避開。不過,馮道身上有很多權術家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他從來不矢誌不移地效忠某件事或某個人,隨時都給自己留有餘地,以保證改換門庭的可能。他從來不會在事情明了之前發表意見和站隊,他永遠都站在勝利者一邊。然而,馮道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當時的老百姓們爭取了很多利益。此外,他還很清廉,不貪汙,為人寬宏。可以說馮道正是中國曆史上既要保命又能做事的一個典範,他的一生為數不多的正麵意義在於:隻有先保全自己,然後才能談事業發展、有所成就、有所貢獻。這個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適用的,試想性命都沒了,還談什麼理想、談什麼成績和貢獻呢?這個道理,值得每個人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