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唐朝那些事(9)(2 / 3)

戰敗之後,安重榮僅帶十幾個騎兵逃回鎮州,急忙又部署守城。但活該安重榮倒黴,城中又有人暗中引杜重威大軍進城,結果城內兩萬軍隊被殺了個幹淨。安重榮帶領幾百名吐穀渾騎兵拚死抵抗,戰敗被杜重威活捉,殺頭之後首級被送到了石敬瑭那裏。石敬瑭得到安重榮首級之後,急忙送往契丹老爹處去邀功了,但他的江山依然是不得安寧。

【酷評】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是五代軍閥們喊出的名言,也是有兵有將者追逐私利的辯護詞,但它同時也說出一個真理:實力為王。實力這個詞,不僅在政治上可以呼風喚雨、掌握著話語權,在經濟上、生活中也是如此。在市場上,誰的實力最強,誰就更具有競爭優勢;在商業談判中,誰的實力最強,誰就擁有更多談判的主動權;生活中,誰最有實力,大家也就會更容易擁護他。所以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公司、集團,要想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就需要苦練內功,增強自己的實力,多一分實力就多一分優勢。

§§§第十七節中國官場“老壽星”馮道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但是亂世也出奇人。在五代十國那個動蕩混亂的年代,我們實在無法忽略馮道這位曆史上少有的奇人。說他是奇人是因為他的仕途經曆在中國曆史上也許是絕無僅有的。

馮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自號“長樂老”,被後人譽為“不倒翁”。因為他創造了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曆經五個朝代(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為六個皇帝做過宰輔大臣。

馮道的主子有的是沙陀人,有的是漢人,為什麼他都能左右逢源,官居高位呢?原因就是他有一套自己的為官之道,大體的意思就是明哲保身,遇到不好辦的事情,盡可能躲得遠遠的,不出頭;如果躲不過了,就要多請示,多彙報,堅決跟著領導走。這樣他就在政界混得相當地滋潤。

他的這種政壇生存智慧緣於年輕時的一場遭遇。

那是在唐朝末年,年輕的馮道沉穩忠厚,不挑剔吃穿,每天苦讀詩書,在當地小有名氣。馮道在當地出了名,占據幽州的劉守光便慕名將他召去做了幕僚。這時候的馮道一腔熱血,滿腦子壯誌,就時不時地給劉守光提各種意見。劉守光沒想到請來的人連自己也不放在眼裏,天天就知道挑戰他的權威,惹他生氣。終於,在馮道不斷地招惹之下,劉守光終於爆發了:他二話不說,直接把馮道扔進了牢房,並且告訴所有人,幾天之後就送馮道上路。馮道在大牢裏沉默了,他想不通,他有錯嗎?書上的大道理可一向都是這麼講的啊,向上級領導進諫本源於自己的忠心啊!難道自己真的做錯了?

就這樣,年輕的馮道在死牢中頓悟了。在被人從死牢中救出後,他就變了,變得圓滑多智,根據世道浮沉而變換麵目,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滑”。

劉守光被晉王李存勖殺死後,馮道就跟了李存勖。李存勖是個典型的玩物喪誌之徒,酷愛演戲拍戲。可能覺得戲裏麵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吧,因此他重用伶官,也就是戲子官員。馮道不怕這樣的主子,而且他渴望遇到這樣的主子,在這樣一個玩主手下工作,他得心應手。李存勖稱帝(後唐莊宗)後,拜馮道為郎中、翰林學士,滅了後梁又授予他戶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