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七編 陰陽家智慧(7)(2 / 3)

明太祖朱元璋極力利用民間信仰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城隍神大加提倡。從明代以後,崇拜城隍蔚然成風,在民間主要是在城隍廟裏進行祈雨免澇以及各種免災求福的活動,有的地方也搞大規模的遊神活動,有著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土地

即民間所說的土地神,是一個在民間被廣泛信仰的神,其影響不亞於城隍。甚至可以說,凡有人煙處,都敬土地神。

土地神的產生主要起源於原始宗教對土地的崇拜,與社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在漢代以後,社神逐漸消失了,土地神便取而代之,但那些對社神進行祭祀的儀式卻保留下來。“社之所祭,乃邦國鄉原之土神也”。後來,自然崇拜的性質已消失,就像任何其他神一樣,他轉化為具備多種社會職能的人格化的地區守護神。

在漢代,由於當時特定的以宗族鄉裏為信仰祭祀團體的習慣,人們對土地的信仰也是一種聚合本地區、本宗族力量的特殊的組織形式。土地信仰的盛行是在宋代,當時無論城鄉、住宅、園林、寺廟、山嶽都有自己的土地神,並且已經有了十分明確的地域劃分標準。

另外應該提到的是,土地神有“地方特色”,各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習慣,尤其在少數民族中,這種不同就更加明顯了。與對城隍的信仰一樣,由於這一信仰非常廣泛,所以也在民間形成了比較濃厚的迷信色彩。

太歲

太歲的來源已經說不太清楚了,有人說它是十二辰之神,有人說它就是月神,有人認為它就是歲星(即木星),或者說它是四時寒暑之星。但總的來說,他是一位凶神,俗語有雲:“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其實,太歲這種凶神的觀念的產生,很有可能與陰陽五行學說有關係。人們認為太歲每年所行經的方位與動土興造、遷徙、嫁娶的禁忌有關。這種迷信在民間流行,尤其是說如果在太歲所行的方位動土,就會挖到太歲的化身,從而遭到不可避免的懲罰。

門神

這也是一個為民間廣泛信仰的神。著名的歌劇《白毛女》中有這樣一段唱詞:“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每逢過年的時候,許多家庭都會在大門上貼一張畫,畫上的人物一手持劍,一手抓妖怪,形象十分猛惡。據說貼上此種圖像則家中可以不受鬼的攪擾,這就是所謂的門神。

據唐朝《逸史》所載,說是唐明皇由於身體不適,白天夢見了一個戴著破帽、穿著藍袍,相貌凶惡的大鬼在宮中捉小鬼吃。他自稱是終南地方的進士鍾馗,因考舉落第,所以觸階而死。後來便來到了宮中,專門守衛皇帝,捉小鬼吃。唐明皇醒來以後,就下詔讓當時著名的畫家吳道子將他的像畫出,以便紀念他的功勞,這就是後世鍾馗捉鬼的緣來。民間為了趨吉避凶,就把他的像掛在門上,不讓邪祟進入家門。

灶神

也稱灶君,至今是在民間被廣泛信仰的神。《淮南子》、《古周禮》、《說文》等古書以古代神話中的炎帝、祝融等為灶神,可見灶神的起源是很早的。近代也有稱之為南方火帝君的。

灶神的起源之所以很早,可能因為它和土地、井、門戶、道路等一樣,與人們的飲食起居密切相關,所以早就成為自然崇拜的一項內容。唐以來民間又稱之為炊王,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戶戶都供奉。但是這種信仰的源流也是比較複雜的。從有關的資料來看,從漢代起,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灶神信仰是相當流行的。

據說,灶神是主管和記錄廚事的神,因為每家都一定要有一個做飯用的鍋灶,所以每家也就必然住著一個灶神。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傳說,據說灶神會在陰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去天上向玉皇大帝彙報每一家一年來的所作所為,不論善惡,他都要據實彙報。但中國人相信神也是像人一樣有私心雜念的,是可以通過賄賂和討好來改變他的做法的,於是,人們為了讓他為自己向玉皇大帝說好話,便在每年他要赴天宮的時候祭祀他。

財神

財神的傳說有很多種,最著名的要數趙公明了。關於他的傳說起源也很早。魏晉南北朝時期幹寶的《搜神記》中就有相關的記載,說上帝差三將軍到人間殺人,趙公明即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