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七編 陰陽家智慧(6)(3 / 3)

據葛洪說,當時人們“或雲老子先天地生,……或雲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不過葛洪自己也認為,這些說法“未足為據也”。但隨著道教的發展,人們對老子的神化就更加升溫,認為老子與元始天尊一樣,乃是生成宇宙之本源。梁陶弘景所撰《真靈位業圖》,以元始天尊為眾神之首,稱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至唐初,老子的地位就更是高妙了,因為唐高祖李淵覺得老子與自己同姓,遂崇奉太上老君,曆代唐皇累加尊號,甚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全國各地為老子立廟,老子地位之尊崇,至此極盛。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人們常說:“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它實際上是人們按照現實世界中的皇帝模式創造出來的天上的最高首領,是封建皇權在鬼神世界的象征。

然而,人們心目中的玉皇大帝,並非是道觀中玉皇殿裏的像,而是《西遊記》中萬神之王的玉皇。他像人間的皇帝一樣,有著最大的權力,有管轄一切天神、地祝、人鬼的權威。按照《西遊記》的描寫,他住在天宮的靈霄寶殿,手下有許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巨靈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四值功曹、千裏眼、順風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等。他還管轄著四海龍王、雷部諸神以及地藏菩薩、十殿閻羅。如此看來,這已經不是什麼天堂,其實就是人間。不過,所有這些關於玉皇大帝的形象,基本上都是唐以後出現並定型的。

玉皇大帝的形象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但在此以前主要表現為對大自然和神秘世界的恐懼和崇拜。中國自殷周以來,就已經有了最高之神上帝的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神鬼觀念也有了進一步的變化。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組織、社會壓迫的加強,神鬼世界也逐漸等級森嚴,上帝也趨向社會化。

道教對中國神鬼世界的創造的影響是很大的。在道教產生前,天帝的形象比較抽象,沒有具體的標準和固定的造型,是為了適應道教的需要,人們才進一步將其正統化和神化。於是出現了道教徒編寫的各種典籍。

《玉皇經》這樣描寫道:在遙遠的年代,有個光嚴妙樂國,統治者淨德國王,妻子叫寶月光王後。淨德國王沒有兒子,十分憂慮,於是召集諸人向天神祈禱。一夜,寶月光王後夢到太上道君駕五色龍輿而至,抱一嬰兒,身上毛孔放著紅光,照亮了宮殿。王後見之大喜,乞求送給自己當兒子,以為社稷之主,夢醒而有孕。此人便是後來的玉皇大帝。不難看出,這是道教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而編造的故事。但在當時確實已經有了天帝的概念,唐代文人騷客又常稱天帝為玉皇、玉帝,例如,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人的詩中吟詠玉皇,描繪其壯麗天宮、隨侍群神的詩句就很多。

一般說來,神話中的人物在民間信仰中更容易人格化和社會化。唐朝以後,玉皇大帝變為具有人類情感的生動的形象。從現有的資料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不但認為上帝也具有人的性情和人的弱點,而且其地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可由人來取代。民間信仰中的天帝和道教諸神中的玉皇合而為一,就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玉皇大帝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