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本人隨後趕到威遠堡門,巡視戰場,在一名陣亡者身上發現一份文件,以為剛剛打跑的就是民主聯軍3縱的主力,不禁信心倍增。既然3縱主力對一個團的進攻都不能阻止,那麼以新6軍的實力,進攻四平應該沒什麼問題。這個錯誤的判斷立即給廖耀湘帶來了囂張狂妄的氣焰。他下令新6軍全力推進,奪取前方的葉赫和哈福。
程世才率3縱主力全部趕到威遠堡門後,一聲令下,奮起反攻,全殲新22師65團。待程世才登上山頂,舉起望遠鏡遠眺之時,新6軍主力早已不見蹤影。
林彪聞知戰情,緊咬嘴唇,麵無表情地說:“告359旅,火速南下,增援3縱,必須將廖耀湘阻止在昌圖、開原一線。事關全局。”
359旅接到命令後,長途急行,向林彪指定的地點飛奔。剛出四平,即於16日與新6軍主力相遇於葉赫車站。359旅由於倉促應戰、實力相距甚遠,隻堅持了一天戰鬥,即被迫退出葉赫。
廖耀湘爭分奪秒,率新6軍於17日又推進到哈福屯,與從中路衝來的新1軍第50師相會,兩大國民黨“王牌軍”構成了對民主聯軍塔子山陣地的三麵包圍。
塔子山位於四平東北方,距四平隻有10餘公裏,是這一帶的最高峰。站立山頂,可清楚地俯瞰四平東北的全部陣地,比三道林子更具戰略意義。失去塔子山,則四平危在旦夕!
新6軍速度之快,實出林彪的意料。一向冷靜無言的林彪此時也顯得沉不住氣了。他“騰”地一下站了起來:“請黃克誠派3師7旅輕裝疾進,速至塔子山!”此時是5月17日的黃昏。
然而,事情越是緊急越容易發生意外。民主聯軍的3師7旅未能如期抵達戰場。當黃克誠星夜趕到遼河岸邊時,隻找到兩隻船,待全旅過河後,戰機不再,為時已晚。
事後才知,當時的遼河根本不用船隻,完全可以泅渡。
就在黃克誠焦急萬分地渡河之時,新6軍已集中兵力,用強大的炮火向塔子山方圓不過七八十米的山頭展開暴雨般的轟擊,幾分鍾內就傾瀉下了500多發炮彈,炸得山上亂石橫飛。隨之而來的雙方拚殺一波接一波,屍橫遍野。
好在此時左路新1軍在三道林子的進展不大,林彪得以集中精力指揮塔子山戰鬥。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塔子山越來越不利,幾乎走到了防線崩潰的邊緣。
17日晚,林彪電令塔子山守軍:“無論如何,要盡可能再支持一天。”
“我們人員傷亡慘重,彈藥極度缺乏,恐難當重任。”塔子山守軍迅速回電。
林彪枯坐無語,咬了咬牙,再次電令:“最少明天要頂半天,不惜一切犧牲。”
電令發出了,但林彪心裏清楚,塔子山的失守已成必然。一旦失守,廖耀湘將四麵封城,到那時民主聯軍將被困四平,毫無出路。
18日天還沒亮,林彪緊急向毛澤東請示:“四平以東陣地失守數處,此刻敵正猛攻,情況危急。”
但未等毛澤東回電,塔子山失守的消息已經傳來。林彪不能再猶豫了。他果斷決定:“7師於三道林子北山、7旅於四平東南高地負責掩護,其餘部隊全線撤退。”
18日夜20時30分開始,各部隊在黑夜的掩護下,穿過國民黨未來得及封閉的缺口,分頭撤向後方。由於組織嚴密,保密好,國民黨軍雖然近在眼前,卻毫無察覺。
在這場曆時一個月的四平保衛戰中,民主聯軍傷亡總數高達8,000人以上,部隊元氣大傷。林彪滿懷著戰敗的沮喪,越過公主嶺,開往長春方向。腦子裏反複思索著毛澤東得知四平失守後剛剛發來的電報:“望堅守公主嶺,如公主嶺不能守,則應堅守長春,以利談判。即使公主嶺能守一星期,長春能守三星期,即對大局有利。”
他望著身後逶迤行進的部隊,暗自搖頭。這些元氣大傷、彈盡糧絕的戰士們,還有多大的能力守住公主嶺、長春?現在惟一的出路隻能是北撤,撤到一個敵軍打不著的地方養精蓄銳,以圖再起。
夜是黑暗的,但漫天的星鬥仍在閃爍不停。林彪帶著這支疲憊的部隊,乘著夜風,一路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