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化四平為馬德裏(2)(2 / 2)

3,塔子山失守

林彪看著黃克誠的電報,無話可說。他也同樣心急如焚呀。可是這一仗卻不能停下來,毛澤東已多次下達命令,四平絕不能丟,因為東北戰場的形勢時時刻刻都在左右著國共雙方正在進行的和平談判。

馬歇爾從美國返回重慶後,國共和談繼續進行,但談判桌上的雙方條件隨時都在因為東北戰局的結果而變化。1月10日東北停戰令剛下時,國民黨根本不承認東北民主聯軍的存在;長春解放後,國民黨轉而同意共產黨可在東北留有1個師;待到國民黨軍攻打本溪和四平毫無進展之時,雙方開始爭執在沈陽、長春和哈爾濱中以哪個城市作為東北共管的分界區。

所以,想要在談判桌上取得勝利,必須先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戰場上不可能得到的,在談判桌上同樣不可能得到。

三道林子戰鬥剛剛結束,毛澤東電令林彪:要死守四平,挫敵銳氣,爭取戰局好轉,可增加一部分守軍,化四平街為馬德裏。

馬德裏是西班牙的首都。1936年10月,西班牙人民在那裏為反對德、意法西斯支持的佛朗哥叛亂,堅持了兩年半的守衛戰爭,成為二戰前最著名的保衛戰。

化四平街為馬德裏!簡簡單單的8個字包含著多麼沉重的使命!

林彪已覺得自己難以承載身上的負荷了:要死守四平,談何容易?現在我軍元氣已傷,幾仗之後,彈藥短缺,地位日趨被動,四平前線的局勢已是愈發嚴峻了。

戰場上的林彪在著急,遠離硝煙的羅榮桓同樣在著急。

身患腎病的羅榮桓正在大連養病。他每天都在密切關注著北麵的戰事。得知四平軍隊彈藥短缺,羅榮桓設法找到了蘇聯方麵的支持,爭取了足足八列火車的武器彈藥和醫藥,經海路運到朝鮮,再由鐵路轉到梅河口。然而,此時適值東北局機關由梅河口向長春搬遷,輜重繁多,火車頭緊缺。已裝車廂的大批彈藥隻得暫時停留在站台上。

4月28日,國民黨獲知這個情況,派飛機轟炸了梅河口車站,有260多節車廂當即報廢於火海之中。

情況報告給林彪後,林彪一言未發,目露凶光,憤憤地一拳砸在桌子上。不知他在憤恨國民黨的飛機,還是埋怨東北局機關的拖拉。但可以明確的是,他對四平的擔憂之情又加深了一層。

當日,林彪急調南滿地區第3縱隊的主力兩個旅由程世才率領迅速北上,開往四平右翼昌圖、開原一帶,構築工事,以阻止國民黨為繼續攻打四平即將增派的援兵。

杜聿明坐鎮沈陽,心憂如火。四平久攻不下,必須增兵,然又恐增調南部兵力北上,南滿的民主聯軍乘虛進攻。

這時國民黨軍在向北進犯的同時,集中新6軍最精銳的新22師及第14師、第71軍第88師、第94軍第5師、第52軍第2師、第25師共6個師兵力向沈陽以南大舉進攻。三四月間,先後占領了遼陽、撫順、鞍山、海城、營口、大石橋等地。

“好!”杜聿明喜形於色,又令廖耀湘新6軍第14師和第52軍軍長趙公武指揮其第25師及第60軍第182師第545團,於4月29日出發,兵分三路,攻取本溪。

本溪距沈陽東南62公裏,是東北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南滿的煤鋼之都,沈陽的東南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駐守本溪的為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程世才、蕭華部。

為了保衛本溪、配合四平地區作戰,遼東軍區決定以第3、第4縱隊和保安第3旅等部隊防守本溪。

4月1日後,國民黨軍第52軍、新6軍等部分別由撫順和遼陽向本溪進攻。先後遭我第7、第8、第9旅所部的堅決反擊,共傷亡1,7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