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鄉”機構中的大官兒小官兒們打著“清鄉”的幌子,殘害百姓、斂財逞威,其猖狂程度無與倫比,以至於當時在汪偽集團流行著一句話:做官兒就要做“清鄉”的官兒。要官兒搶官兒之風愈演愈烈,連檢問所的官職都成了熱門的飯碗,凡是有些門路的都蜂擁而至。當時這些職位要是搞個什麼考試的話,估計競爭態勢可以用慘烈兩個字來形容。
“清鄉”如此火爆,作為“清鄉”實際最高負責人的李士群更是飛黃騰達,高高在上。他一人身兼汪偽政府警政部部長、“清鄉委員會”秘書長、偽江蘇省政府主席,以及特工總部主任等要職,成了名副其實的當權派、實力派。據說在“清鄉”擴大以後,李還曾經覬覦過偽浙江省政府主席的位子,企圖故伎重施,把浙江也控製在自己手裏。但是浙江省主席傅式說可不是高冠吾那樣的軟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加之李士群的囂張已經引起汪偽集團甚至日本人的猜忌,所以他非但沒有將浙江省主席搞到手,連“清鄉委員會”駐浙辦事處處長一職也被傅式說搶走了。
李士群從給日本人跑單幫搞情報起家,一路鑽營奉承,由一個中統的普通特務一躍而成為汪偽集團內位高權重的實力人物。這種直升機式的速度給他帶來了眩暈效應,令他野心極度膨脹,企圖進一步瘋狂地擴張自己的勢力。
為了拉攏和培養更多的追隨者,李士群直接辦起了“清鄉幹部學校”。早在“清鄉”發起之初,他就搞過各種各樣的訓練班,應急製造了一批“清鄉”的爪牙和打手。隨著個人勢力的擴張,李士群已經不滿足於這種零敲碎打的方式了,他決定辦一所專門的學校。學校一旦建立,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就都和自己有了貨真價實的師生之誼,然後再把他們送到開展“清鄉”的各個地方,就等於是把“清鄉”的地盤變成了自己的鐵桶江山。
為了讓自己的如意算盤不至於落空,李士群決定讓汪精衛來做校長,自己隻要做個掌握實權的副校長即可。這一點兒“政治策略”他還是有的。雖然有了這番計較,但他並沒有貿然向汪精衛提出此事,怕汪精衛一旦打回之後就永無機會,或是替人作了嫁衣。所以他再次走了日本人的路子,讓日本人直接向汪精衛提出辦校方案,指定由汪精衛擔任校長,李士群擔任副校長。為了防止周佛海借經費不足為由從中作梗,李士群還“善解人意”地主動提出辦學經費由他的偽江蘇省政府負責解決。也就說,你“中央”坐收其成即可,其他的事就不給“中央”添麻煩了。
如此周密的計劃,再加上堂皇的理由,以及日本人的支持,這學校自然是辦了起來。
李士群說是要辦學校,其實隻是辦了個訓練班的組裝版,課程還是以前各種訓練班的那些內容,無非是將學製拉長到兩年而已。
為了防止混進“異己分子”,這所學校並不公開招生,所有學生都由各“清鄉”地區報送。但據說,後來還是混進了一些中統、軍統的人員。第一屆學生招了六百人左右,但由於管理不善等原因,到畢業的時候已經流失了一半之多。到第二屆招生的時候,由於“清鄉”在各地屢遭挫折,很多第一屆的學生還沒有著落,成了“清待”,所以吸引力大打折扣,隻招來了少量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