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者和汪偽政府的漢奸俱是撒謊的高手,他們在發動“清鄉”之初口口聲聲說什麼“確立治安”、“改善民生”、“建立基於民眾的獨立體製”等,不明就裏者還以為他們至少會做出個樣子,以吸引和蒙蔽民眾呢。沒想到他們隻是吆喝一下而已,連個樣子都懶得做,從一開始就暴露出了狼外婆的真實麵目。
從開始一直到破產,“清鄉”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方麵——軍事、政治、經濟和思想,每一個方麵都把淪陷區的人民進一步置於水深火熱之中。
“軍事清鄉”的主要目的是,破壞清鄉地區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這才是他們的心腹大患。為了消滅這支阻礙他們滅亡中國野心實現的力量,他們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放過一個,在“清鄉”地區實行大殺大燒。日軍和偽軍滅絕人性的野蠻屠殺使得“清鄉”地區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街道上看不到一個老百姓,街道兩邊不管是買賣場所還是居民房屋,大多門戶洞開,裏麵卻空無一人。很多房子被燒得隻剩斷壁殘垣,黑漆漆地立在那裏,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在很多地方,為了逃避鬼子和偽軍的屠殺,老百姓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為了實施他們的所謂“封鎖政策”,日軍和偽軍大肆征用老百姓無償服勞役。他們經常修築少則數十,多則上百裏地的竹籬笆,動輒就會使用好幾萬根木樁,百萬以上的竹子。從砍伐、運輸到築成籬笆,都是日軍和偽軍拿著槍逼著老板姓幹完的,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遍地的竹籬笆、鐵絲網和電網還不能讓鬼子和偽軍放心。為了加強他們對“清鄉”地區的軍事法西斯統治,他們設置了眾多的碉堡、瞭望哨和檢問所,其中尤以檢問所禍民眾為最甚。
這些檢問所通常設在沿封鎖線的水陸交通口岸、車站、橋梁和各種據點上,按其地位不同,設置大小不一的檢問所。光是鎮江一地,在“清鄉”開始之後就設置了大小檢問所五十多個,配備了多達五百五十名的檢問人員。
為了保證他們的檢問製度能夠維持,“清鄉”機構甚至製定了專門的封鎖法規,要求民眾凡是進出封鎖線都必須持有證書;凡是運輸物資都要申請什麼“搬出入證”。他們設置的證書名目繁多,有什麼良民證、漁民證、旅行證、限期旅行證、歸鄉證、身份證、特別通行證等。這辦假證的要是生在當時可就有用武之地了,不用再滿街刷小廣告了。
這一毒招害慘了老百姓。那是一個個的大活人,不是長在地裏的什麼紅蘿卜、白蘿卜之類的,可以在一個地方老老實實地待著。這人他就得四處走動啊,就有些東西需要拿進拿出啊。這本來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行為和最低的需求了,但一檢問,這事就成了老百姓的心病。檢問所在那兒一設,檢問人員往那兒一戳,行人出入和物資搬運就都得經過檢查。要得到檢問人員允許,人員和物資才能通過。這個製度一開始就成了大小檢問人員敲詐勒索的工具,識相的趕緊遞上幾個錢,自然順順利利地通過;否則就要被嚴加盤問,遭到毒打。有時候,他們甚至直接將人給打死了。
“軍事清鄉”已讓廣大民眾苦不堪言,“政治清鄉”更是壓在民眾身上的大山。
“政治清鄉”的主要內容包括編組保甲、推行“連坐切結”製度、壯丁訓練、編組反動組織、推行自首政策、建立警察保安係統、發展汪偽黨員、建立汪偽黨組織、建立特務情報網等,進一步加強對民眾的控製。他們試圖通過編查戶口、貼製門牌、嚴格身份證明、保甲製度、連坐切結等令人發指的野蠻統治措施,來摧毀共產黨在“清鄉”地區的一切組織,把老百姓變成他們的忠實順民。這些製度一推出,老百姓的日子就沒法過了。鬼子和偽軍每天催著老百姓進行報告、檢舉、告密,以便他們完成任務。老百姓恨他們還恨不過來呢,怎麼會充當他們的千裏眼和順風耳呢,但也不得不應付一下,不堪其擾。
他們還公布了所謂的《清鄉地區管理自新戶暫行辦法》,要求原屬共產黨武裝力量所在區域的老百姓,整村整鄉地自首,“自新”之後才能開始正常的生活。對於他們認為“有問題”的,就送往俘虜營進行所謂的“感化”,即便不進俘虜營,也要由“清鄉”機構的人員定期當麵對其進行各種的“測驗”。這項措施使老百姓徹底喪失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