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清鄉界裏土皇帝(2 / 2)

雖然這所學校辦得不倫不類,但李士群卻對此抱著極大的希望,大約是由於他在中統時期受過黃埔係的什麼刺激吧,對辦學校、做校長這一套相當迷戀。他曾多次到學校對學生進行“訓導”,挑選“苗子”,拉攏“人才”,試圖給他們打上“李家軍”的烙印。隻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士群還沒來得及把他這些門生撒出去,自己就一命嗚呼了——這是後話。

學校辦起來之後,李士群的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大,他竟然想建立一支自己的軍隊。

也許是多年的特工生涯讓他明白,光靠特工一類的歪門邪道是難以成就大事的。對日本人和汪偽來說,特工其實就是工具,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雖然不是什麼良弓,卻無疑是地道的走狗。正是因為意識到這一點,他才費盡心機地攫取偽江蘇省政府主席的位子,試圖有朝一日把自己“漂白”。當上這個“主席”以後,他還是深感很多事無法施展開來,就想到了利用自己在“清鄉”運動中,以及在江蘇省一手遮天的機會,建立起一支自己的軍隊,這樣他就能夠在裙帶關係橫行、各派係傾軋激烈的汪偽集團內部變成真正的“不倒翁”。

就這樣,李士群又導演了一場“建軍”的鬧劇。

李士群所謂“建軍”的手段無非有二——一是收買,二是拉攏。他利用“清鄉”中的工作之便,處處向偽和平救國軍的高級將領們示好,使用金錢開路,經常是一出手就送上好幾萬元的厚禮,想用“金彈”的力量使他們折服,投到自己的旗下。可是這些人根本就看不上李士群的那些什麼“清鄉”警察大隊、保安總隊之類的底子,錢是笑納了,根本就沒有給過他一兵一卒。這讓李士群很懊惱。

也許是“建軍”這個夢太美了,一旦實現,給他帶來的現實好處又看起來觸手可及,那般真實,讓李士群實在難以按抑住這個念頭。見金錢收買不成,他就自己和親信一個一個地去拉攏。在這期間,也有一些走投無路的地方武裝想搭上李士群的賊船,以免自己被改編吃掉。可是李無法給他們“和平救國軍”的正式番號,隻能讓他們到自己統轄的警察大隊裏充任一些什麼中隊長之類的職位。這樣的“待遇”自然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少數已經同意的派個替身到李那裏領一份空餉了事,其餘的就無論如何也不再買他的賬了。直到李身死燈滅,也沒有見到他那“軍隊”的一個影子。

汪偽集團就是一個大的垃圾場,一大堆蒼蠅蚊子在裏麵你爭我搶。沒有後台和關係的人拚力賣命,到最後還是比不過那些有來路的人,可以“高官”得做,名利全享。李士群為了能讓自己在這山頭上坐穩一把交椅,使盡渾身解數,終究還是難以登堂入室。無奈之下,他想利用手中的權力“做大做強”,卻不料處處碰壁,一個個如意算盤盡數泡湯。他沒明白一個簡單的事理:方向選錯了,路就隻有越走越曲折,越走越凶險,越走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