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清鄉,清鄉,百姓遭殃(2 / 2)

“經濟清鄉”號稱是為了“改善民生”,實際上是赤裸裸的對“清鄉”地區人民進行剝削和掠奪的手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清鄉”機構無所不用其極。在軍事“掃蕩”和“清剿”的時候,他們經常是直接搶劫或者公開霸占。到了後期,他們就通過統治物資,並製造出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來從老百姓身上吸血。

使用武力對人民進行搜刮、搶劫、敲詐、勒索是在“清鄉”前期鬼子和偽軍的家常便飯。他們借搜查為名,到老百姓的家裏翻箱倒櫃,見什麼好就拿什麼,遇有反抗者便非罵即打,有時候還直接開槍殺人。他們經常把老百姓家洗劫一空,看上的就帶走,看不上的就設法破壞。這讓老百姓本來就困頓的生活雪上加霜,真是罪孽深重。

等到沒什麼東西可搶以後,他們就開始征稅。他們打著整頓稅賦的旗號,製造出一大堆駭人聽聞的稅種。什麼戶稅、房稅、車稅、筵席稅、娛樂稅、茶捐、清潔捐、清鄉捐、愛國捐、愛鄉捐、自治捐等全都出來了,就連“清鄉”所需的柴草和人員的吃喝也要向老百姓攤派,就差呼吸和睡覺也收錢了。這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對老百姓來說是敲骨吸髓,對鬼子和漢奸來說就是生錢的機器。據說,那年年底,駐蘇辦事處的收入多達一億五千萬元。其搜刮之烈,可以想見。

鬼子和漢奸不僅要把“清鄉”變成軍事戰、政治戰、經濟戰,還要變成思想戰。汪精衛就一再叫囂“清鄉先要清心”。為了實現在思想深處控製人民的企圖,他們在“清鄉”地區極端地強化了對人民的思想控製和精神奴役。

他們開動了宣傳機器,通過舉辦演講、印刷出版物、張貼標語、散發傳單,乃至播放電影等形式,對老百姓大肆宣傳“清鄉”的所謂好處。如果老百姓不感興趣,鬼子和偽軍就會強迫老百姓接受。當時,“清鄉”地區的各種報紙也被鬼子和漢奸利用起來,連篇累牘地粉飾、吹捧“清鄉”,為之歌功頌德,同時詆毀和汙蔑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試圖蒙蔽廣大民眾。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們動用了所有能夠利用的宣傳手段,甚至連電台都設置了專門的節目,可謂是綜合化、立體化的宣傳攻勢。但是花了這麼大的氣力,民眾還是無法認同他們那些充滿漏洞和謊言的宣傳。

軟的不行,他們隻好來硬的了。

他們開始強製推行所謂的“清鄉特種教育”,實際上就是徹頭徹尾的奴化教育。為了宣傳汪精衛的和平反共建國和日本侵略者的大東亞共榮等虛假、反動理論,“清鄉”機構先是對地區內的中小學教師進行了短期的訓練,將不接受者作為異己分子予以清洗。這一步驟完成之後,他們就編印了《大亞洲主義》、《領袖言論》(汪精衛的漢奸理論)、《清鄉要義》等十幾種教材,在中學、小學、業餘學校,甚至幼兒園都進行“特種教育的灌輸”,對人們的思想控製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為了實現他們“長治久安”的美夢,他們最重視對“清鄉”地區青少年進行奴化教育。他們成立了專門的“清鄉區青少年隊”,逼迫廣大青少年參加,並采取種種手段對青少年進行誘惑和欺騙,要他們以日本國內的青少年法西斯組織大日本青少年團為榜樣,以大漢奸、賣國賊汪精衛為最高領袖,還要求廣大青少年學習斯巴達精神和武士道精神,讓他們為和平建國而奮鬥。日本侵略者和汪偽集團給廣大青少年灌輸了這麼一大套雜七雜八的,掛著羊頭賣狗肉的玩意兒,目的十分單純,就是讓淪陷區的青少年從小接受他們的奴化教育,將來做他們殖民統治之下的順民!

日本侵略者和汪偽集團推行的“清鄉”政策,一直到日本戰敗投降以後才徹底破產,波及蘇、浙、滬的大部分地區和安徽、廣東、湖北的一些縣區。在這一過程中,汪偽政府於1943年5月撤銷了“清鄉委員會”,改在行政院設立“清鄉事務局”來負責繼續“清鄉”,這是他們的“清鄉”屢屢受挫的結果,也是內部狗咬狗的鬥爭十分激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