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一招有失體麵,卻十分靈驗。汪曼雲也急忙跪下,答應去農礦部。直到此時,丁默邨才真正有了著落。
丁默邨那裏一波三折,李士群這邊更像是坐了過山車。
丁默邨雖然撤出了76號,但也不想敗得稀裏嘩啦,所以就背後鼓動他的同鄉周佛海把警政部長拿在手裏,偏不讓李士群得到,這事最後的結果也是如此。但丁默邨不知道這是日本人和汪精衛為了打擊李士群的氣焰而定下的,還以為是自己最後一箭的功勞,所以心裏也就平衡了一些。
一個是特務委員會的主任,一個是特工總部的主任;一個是警政部的部長,一個是警政部的次長。這使得周佛海和李士群的關係慢慢親近起來,倒是和他的同鄉丁默邨越來越疏遠。周佛海的政治野心很大,總想有一天取汪精衛而代之。所以他把偽政府的財政金融大權牢牢地握在手裏,一來是為了製約汪精衛;二來也是為了方便自己撈錢,替將來“登基”作好準備。
對警政部這塊地盤,周佛海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隻不過覺得不能落到汪派的手裏。警政部的名頭是個小事,特工總部的實力才是他們手裏唯一具有價值的東西。所以他要想辦法把這個地方永遠控製在自己的手裏,而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拉攏這裏的真正頭子李士群。
有了這個念頭,他就與自己的死黨梅思平商量。梅思平也覺得這事深有必要,就對周佛海說:“佛海兄,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隻有交情才能真正把人聚在一起,那些什麼理想啊、主義啊,都是扯淡的,喊給別人來聽的。我們要想成大事,就得有一幫能夠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76號的這些人就是現成放著的,我們不僅要拉李士群過來,還要把其他的人也拉幾個,這樣才萬無一失。他們雖然不是爹娘給我們生下的親兄弟,但我們自己可以去拜啊!”
周佛海覺得梅思平說得十分有道理,正合他的心意,於是以他們兩個人為中心,網羅了李士群、汪曼雲、蔡洪田、羅君強、朱樸之等共計十二個人,結成了拜把子兄弟。當天中午,他們就在76號裏麵擺下一桌酒席,慶賀大家結為異姓兄弟。
周佛海見自己一下子拉來了這麼多精兵強將,一時有些得意忘形,喝著喝著就對在座的說:“咱們十二個兄弟掌握的都是政府的要害部門。今後啊,老汪是不敢惹我們弟兄了!他在政府裏的一舉一動,沒有我們點頭怎麼能行得通啊!”
其他人也跟著“是啊是啊”地附和,大家都覺得這麼往一起湊,他們的腰杆都比平日直了許多。於是這般人彼此之間顯得更親近起來,推杯換盞,稱兄道弟,其樂融融一家親。
受到大家情緒的感染,周佛海更加激動了。於是,他又對這一夥人說:“現在我們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所以就要為大家的事考慮。我一直在兼著警政部長,這個職位士群來幹更合適,我回去以後就馬上辭掉,推薦士群接任。這也是名至實歸嘛,為了這個職位,士群受了很多委屈啊!”
周佛海這一舉動博得了滿堂喝彩,這些家夥都覺得周夠仗義,值得擁護和追隨。其實,這正是周佛海想要的。他還真是說到做到,回去之後就向汪精衛把這件事說了。汪精衛不知其中原委,自然也就答應了。
周佛海和李士群的兄弟之情還沒有真正黏糊起來,就開始出現了裂痕,事情還是出在人事安排上。周佛海把警政部長一職讓給李士群後,覺得他帶到警政部的主任秘書楊樹屏沒有了去路,就把楊推薦給李當常務次長。讓周大跌眼鏡的是,他的這個“親兄弟”竟然沒給自己麵子,直接給拒絕了。
周佛海覺得,部長一職都是我讓給你的,給你推薦個次長你應該不會拒絕吧!李士群可不這麼想,你周佛海口口聲聲兄弟叫著,讓我當了部長,居然還要安插一個自己的眼線做常務次長,這不是明擺著不信任我嗎?看來這焊接起來的感情就是脆弱,一碰見具體的利益就馬上由一塊膠變成了一盤沙。
李士群如此不識趣,讓周佛海十分懊惱,隻是他也不好直接和李士群明刀明槍地幹,而是在背後鼓搗羅君強不斷地找李士群的麻煩。李士群的一個小算盤竟為他日後喪命種下了種子,這也是他難以預料的。
當周佛海和李士群越走越近的時候,丁默邨變得十分落寞。在這個圈子裏,他等於被孤立起來了。現在周、李二人鬧翻了,對丁默邨來說卻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又能往周佛海的跟前湊了。
如今周佛海失去了剛剛到手的李兄弟,轉而念起這位丁同鄉的好來。再怎麼著,丁默邨也是一個部長,說不定哪天就有可用之處。周佛海並沒有拒絕丁默邨重修舊好的美意,於是兩人很快就再度成為好友。
周佛海、丁默邨、李士群這些人之間的離離合合讓人眼花繚亂,也值得為之一歎。在這些人的眼裏,隻有利益才是真的,其他的都是麵具和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