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充滿歡樂和希望的多雨季節裏,X部隊完成了擴編任務。將原有的一個軍擴編為兩個軍,孫立人和廖耀湘分別任新1軍和新6軍軍長。
鄭洞國免去新1軍軍長之職,升任X部隊副總指揮。
人人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雨季惟一給一個人帶來哀傷。史迪威將軍被解除中國戰區的一切職務,淒淒涼涼地返回美國。
史迪威與蔣介石之間充滿矛盾的緊張關係,在這幾個月裏,更是雷雨交加。在美援物資分配、中國軍隊使用以及對延安的態度等等要緊問題上,總司令與參謀長的分歧越來越大。加上八、九月份,日軍在粵漢鐵路大舉進攻,中國戰場出現了緊急情況。羅斯福沉不住氣,慌裏慌張,接連致電蔣介石,敦促他委命史迪威為中國戰區統帥,指揮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在內的所有中國軍隊。
蔣介石意識到,把軍隊交給史迪威,即使打敗了日本,但戰後的中國決不是他所希望的那個中國。在中國戰區內,有蔣無史,有史無蔣。蔣介石氣得全身哆嗦,致書羅斯福,堅決拒絕。
要將軍還是要委員長?羅斯福進退維穀。
在困難時刻,赫爾利作為總統特使,被派到中國,處理危機。赫爾利在美國政界以“相貌漂亮、崇尚虛榮和鋒芒畢露”著稱。幾次接觸後,這位美國欽差很快倒向蔣介石。他在致羅斯福的信中作出自己的判斷,他寫道:
我的意見是,如果你在這場爭論中維護史迪威,你將失去蔣介石,並且你還會連同失去中國。即使天堂裏所有的天使都將發誓,說我們支持史迪威是對的,這也改變不了曆史的結論:美國勢必在中國遭到失敗。我謹建議你解除史迪威將軍的職務。
史迪威是一名軍人,不是政治家。他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把握住某一戰場的進程。但是,他有時連自己也把握不住。在錯綜複雜、波濤起伏的中美關係長河中,他隻是一條小船。
一陣狂濤襲來,他擱淺了。
10月中旬,離開中國時,史迪威特意繞道密支那,與曾經在緬北叢林並肩戰鬥,飽嚐了失敗的慘痛,又共享過勝利喜悅的中國官兵告別。
在過去的日子裏,這位美國老頭子雖然刻薄了點,嚴厲了點,但他畢竟是位出色的將軍。他懂得叢林戰術,懂得尊重士兵。在戰鬥激烈時,他輕車簡從,脖子掛著卡賓槍,自己開著吉普車往前線跑。為此,他贏得中國官兵真誠擁戴。
當緬甸作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時,他卻不明不白地離去了。不管什麼原因促成他的去職,中國官兵們不會忘記,白發蒼蒼的美國將軍與他們在緬甸叢林度過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