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後,緬甸的氣候明顯地改變了。
大陸氣壓轉高,海洋高氣壓中心趨向衰弱。來自雲貴高原強勁的東北季風,逐漸驅散印度洋的濕熱氣流。
空氣幹燥,雨量稀少,河流萎縮,叢林失去光澤,變得蒼老了。
野草枯黃,樹葉飄零,山花凋謝。秋風起處,枯枝敗葉漫天飛舞,簌簌下地。林中又鋪上一層厚厚的落葉。荒莽榛榛、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熱帶叢林,在秋風掃蕩下,也無可奈何地顯出蕭條、破敗景象。
戰火,在旱季重新點燃。
經過3個月整備,X部隊這口寶劍是更加鋒利了。當它再次出鞘時,緬北殘敵,立刻感受到它那直刺髒腑的閃閃寒光。
颯颯秋風中,X部隊自密支那、孟拱兩路挺進,孫立人軍在左,廖耀湘軍在右,席卷敵陣。不久,因日軍進迫貴州,國內戰場危急,廖耀湘的新6軍緊急空運回國,孫立人新1軍獨立擔負緬北作戰任務。12月15日中國軍隊攻下敵軍要點八莫。之後,中國軍隊雷厲風行,節節推進,將日軍約兩個聯隊合圍於南坎地區。
與此同時,Y部隊在攻下龍陵後,馬不停蹄,乘勝前進,連克芒市、遮放、畹町。
中國遠征軍X、Y部隊,20萬人馬,一路沿中印公路,從緬北往回打;一路沿滇緬公路,自滇西往外突。兩路大軍相向突擊,互為呼應,炮聲相聞。
1月27日,X、Y部隊共同攻占中緬邊境敵軍最後據點--芒友。兩股鐵流終於彙合。
至此,滇西緬北地區日軍最後一麵膏藥旗被拔除。凶惡的日本第33軍宣告覆滅。中國期待已久的國際通道中印公路全線打通。
中國遠征軍會師典禮在芒友舉行。這天天氣晴好,碧空無雲,金色陽光灑向大地。
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肅立著兩個鋼鐵方陣。左側是身穿米黃色美式製服的X部隊,右側是身著深灰色中式製服的Y部隊。
典禮台布置得壯美、醒目,喜氣洋洋。這是工兵部隊連夜趕築的土台。台頂張蓋著鵝黃色降落傘,在藍天、白雲和草地映襯下,既熱烈,又和諧。
前台左側一條標語:祝賀Y部隊進軍滇西馬到成功!
右側也是一條標語:歡迎X部隊反攻緬北凱旋回國!
正中央橫幅上,赫然寫著一個鬥大的字:V
白底紅字,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格外耀眼。
英文Victory(勝利)一詞中,打頭的字母“V”,對中國遠征軍官兵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不管懂洋文,不懂洋文,都知道“V”是啥意思。一些目不識丁,連自己名字也認不全的老兵,也懂得“V”,就是勝利。起初,跟美國人打交道,見麵就伸這兩個手指頭。後來,中國人見中國人,也是兩個手指頭。衝鋒的時候,打勝仗的時候是這樣相互激勵;受了挫折,打了敗仗,負了傷也是這樣相互慰勉。一個“V”字,X部隊官兵從1942年開始,整整寫了兩年半,直到現在,才和Y部隊的兄弟共同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