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自住房主斷供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2008年初,深圳李小姐通過銀行按揭購買英郡年華一套四十多平方米的樓盤。但是僅僅交了3個月月供之後,她便決定不再向銀行繳納月供,“太過分了,拚命地降價。我買的單價是11000元,很多早一點購買的業主價格更高,最高的是13000元。但是現在,這裏新開的英郡年華三期售價隻有6888元/平方米,跌幅超過了40%。”
當銀行人員試圖勸說她繼續供房時,李小姐顯得有些信心不足:“它的跌價太嚇人了,今天是6888元,是不是再過一個月就是5888元,都有可能。”並坦言,自己已經是實實在在的負資產,因為到2008年4月時這套房子的價格已經跌破30萬元,她卻欠銀行四十多萬元的貸款,如果繼續月供,她還要還銀行還貸和利息加在一起的100萬元。
李小姐不是英郡年華唯一的購房者,與她同購一個樓盤的人,都處於同樣尷尬的境地:都處於負資產,賣掉房產不夠償還貸款……在李小姐斷供的同時,還有另外兩個業主做了同樣的選擇。
到2008年7月,英郡年華“斷供事件”愈演愈烈,更多的業主醞釀著更大規模的斷供。而根據國內一家媒體預測,截至2008年7月,深圳房貸負資產人數超過30萬人,雖然無法了解斷供者的確切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斷供者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
樹木多了就積聚成森林,水流彙集之處就成為大海,人數的增多是否會演變成“斷供潮”,7月25日深圳銀監局公布數據給了“否定”的回答:個人住房貸款不良餘額為13.85億元,比年初減少0.73億元;不良貸款率0.63%,比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深圳銀監局認為,深圳銀行業個人房貸業務目前風險可控。
數字的多與少,從來都隻是一種客觀真實的表象化投射,“斷供事件”雖然不一定是“斷供潮”的前奏,但真正藏於表象之後的,則是銀行房貸政策曾經的鬆動與放任。當初,基於看好房地產價格節節攀升的預期,美國銀行針對客戶的房貸政策有所鬆動,甚至放鬆了對不良貸款可能導致銀行風險的警惕性,伴隨著美國房價的驟降,一係列的連鎖反應之後,風險的多米諾骨牌被推翻,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針對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危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的看法一針見血:“美國次級債危機打破了中國房地產市場中認為‘住房按揭貸款是優質資產’的神話。”或許,這句話會給受到“斷供潮”大喊“狼來了”驚嚇的深圳銀行業一次集體反思。
逆勢飛揚:任誌強被比“豬堅強”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不僅是中國大地的一次災難,也是一次對生命和毅力的考驗。生命創造的奇跡不斷出現:5月21日,映秀鎮電廠女工被埋近150小時後成功獲救;同日,北川縣六旬老人被困164小時後獲救生還;5月20日,青川縣石壩鄉一村民震後164小時被救;5月23日,四川綿竹被困266小時老人獲救……
極限一次次被刷新,也再次證明了生命力的頑強。正當人們驚呼生命的耐力時,一則關於被救出動物的消息更是惹人注目。2008年6月23日,廣州日報刊登一條關於地震的新聞:
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的大肥豬,震後被埋廢墟下36天,6月17日被成都軍區空軍某飛行學院戰士刨出來時,還堅強地活著。許多市民、網友呼籲,不要把這頭豬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昨日,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用3008元將這頭豬買下來,並給他取了小名“36娃兒”,大名“豬堅強”。樊建川打算將它一直養到自然死亡。建川博物館還捐了1萬元資助豬主人家恢複生產、生活。
廢墟下存活36天的豬,成為網友追捧的“紅豬”,它的命運引起眾多網友的關心,很多人為這頭堅強的豬而感動,“這樣堅強富有生命力的豬,讓它自然終老吧。”“豬界的英雄!這頭豬應該留著,好好養起來。”諸如此類的呼聲不絕於耳。
此次地震後,生命再一次被審視和重視;而在持續時間更長,輻射麵積更廣的房地產“地震”中,“生命力”也成為房地產企業博弈的關鍵點。
2008年,中國經濟進入“最困難的一年”,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讓中國地產業麵臨變局。2008年7月6日在無錫舉辦的房地產高峰論壇邀請高端專家學者和房地產企業領袖太湖論劍,共同深度解讀複雜變局,任誌強、潘石屹、馮侖等地產大腕都在受邀之列。也正是在這次論壇上,“豬堅強”言論橫空出世,任誌強被比“豬堅強”也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眾多的房地產商中,任誌強素來以口無遮攔著稱,同時也是“房價走高”的最有力支持者與倡導者。針對2007年末市場流傳的“房價將大幅下跌”的說法,他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房價下跌隻是暫時的、局部的,長遠來看,房價不會跌,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不一定會使房地產市場出現拐點。”
當2008年接連出現房價打折現象時,他仍舊信心滿滿:“最近的房價看上去在打折,其實總體上都在玩虛的,並沒有降。”並積極拋出自己的新理論:“政策有拐點,房價無拐點。”直到2008年5月,在房地產連續走低的現實下,他才終於承認房地產銷售大降,但隨後又不失時機地補充一句:“長期來看,房價永遠是在上漲的。”
就在其他同行們采取各種措施,或宣稱“拐點”,或感歎“百日劇變”,或降低房價的同時,任誌強一直不為所動。
任誌強怎麼也沒有想到,無錫這次大會,竟然為自己“爭”來“豬堅強”的名號。在此次主題為“新的時代,新的起點”的大會上,任誌強首先發言,將地產商與房子分別比喻為老母豬和豬崽,來描述房地產市場。
“如果老母豬沒有死,隻是暫時沒有豬崽,或豬崽減少了,9個月以後,小豬崽就可以長成殺肉的豬。市場上受影響小,周期短,1年之內就可以恢複市場上豬肉的供應量,豬肉的價格就能很快平穩下來。但如果連老母豬也沒有了,要從養老母豬開始,那市場上豬肉的供應量影響就大,時間就長,市場上豬肉價格要3—5年才能恢複平穩。”
最後,任誌強反問:“回望豬市,不應隻關注豬崽;母豬都死了,何來小豬崽?開發商都破產了,如何保證房子的供應量?”還是永遠不變的風格、永遠不變的立場、永遠不變的語氣。
至此,任誌強雖然將房地產比作豬,但並未涉及“豬堅強”,在他之後的發言的馮侖,是這次封號的真正始作俑者。在大會上,馮侖的發言使用大量的比喻,其中一個是:“在資金緊張的壓力下,房地產商一般采取三條措施:一,‘範跑跑’,危機來了,風險來了,本能驅使下逃生——跑。像中小型、承受風險能力弱的開發商,容易當‘範跑跑’;二,‘譚千秋’,寧死不跑。如同大的國有房地產商,有維護市場的責任感;三,‘豬堅強’,堅持36天,自己從300斤瘦到了100斤,吃草喝露水也要堅持,堅持到解放軍來,如任總。”
的確是“地產思想家”,馮侖的幾個簡單比喻,將房地產缺錢,資金壓力大的現狀描述得形象、清晰。他調侃任誌強如同“豬堅強”,更是恰當無比,“咬”住高房價不放鬆,堪稱毅力與堅持的楷模。
對於“豬堅強”,潘石屹開始時一無所知,當向任誌強求證時,任誌強給他發了一條《豬堅強答記者問》的短信:
問:你被困36天後獲救,你覺得你幸運嗎?
答:幸運個屁!豬肉漲價了,我卻瘦成這樣了。
問:你喜歡博物館給你取的名字嗎?
答:不喜歡,很多網友都是倒過來念的。
問:你打算到報告團去做演講嗎?
答:豬欄塌的時候,我已經哭一回啦,我不想天天做報告天天哭,現在豬肉貴著呢,我還得響應政府號召,早日恢複生產,把膘長回來!
問:如果給你一個願望,你希望是什麼?
答:我希望以後的“生命探測儀”沒有種族歧視!
而潘石屹也在第二天的博客上表示:“把任誌強比作豬堅強很恰當……豬堅強在等解放軍;開發商也在等,等銀行資金,這是他們的口糧。”
但任誌強本人,卻認為自己缺乏“豬堅強”的毅力與堅持,引用潘石屹7月7日的博客:“大家一致認為,目前房地產缺錢,資金壓力大,‘豬堅強’是最形象的代言人。我說任總,你幹脆改名叫任堅強得了,也就改了你名字中的一個字。他很不滿意。說這幾天總是開會,把他累壞了,手指甲上都出現豎條了,據報紙上說,這是身體不好的表現。他看來也堅強不起來了。”
“豬堅強”精神的確可嘉,但如果要盡快走出樓市的低迷狀態,遠不是一句做“豬堅強”那麼簡單。
危世警言:冷市下,謀變是必然趨勢
在經曆了數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房地產這列高速列車在2008年呈現減速的跡象,長達10個月的樓市觀望期讓房地產市場正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漫漫寒冬”,“銷售萎縮”和“資金緊張”成為行業的兩大主題。2008年7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國房景氣指數”為103.08,比5月份回落0.26個百分點,比2007年同月回落0.55個百分點,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7個月環比回落,並首次出現了同比下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三千多年前商代先賢的至理名言。“創,始造之也。”韋爾奇也告訴我們:“沒有新的思想,對於一個創始人或許是最糟糕的情況。”創新才是企業的主要特征,一個出色的企業家,不會是一個投機商,更不是一個隻癡迷於賺錢、存錢的葛朗台,而是一個勇於大膽創新的創造型人才。
當創新成為企業賴以進行生存競爭的不可或缺的素質時,如果企業依然采用一種循規蹈矩的生存姿態,則是一種自我潰敗。對於財大氣粗的大企業,尚可靠規模、資金抵擋一陣,對於“先天不足”的中小企業,如果不創新,即使麵對一場小風波也會葬身商海。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執著於創新的企業,往往更能經受住殘酷的考驗。這是適用於任何行業的普適性道理,房地產業也不例外。
首先,房地產企業應該轉變經營模式,加大商業地產的資產配置。
在傳統眼光中,房地產隻限於蓋房子,然後出售給別人以居住,並稱房子為安居樂業之本。但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房地產的經營模式亟待改變。
2008年7月,在全國房地產“滿目瘡痍”下,SOHO中國卻驚爆銷售佳績。其旗下的三裏屯項目開盤一周銷售率近50%。此次良好的銷售業績,不是來自傳統意義上的住宅,而是商業和寫字樓部分立下的功勞。這或許為中國地產行業做了某種注解:商業地產大有可為。
房地產業的周期性波動,曾經讓眾多財大氣粗的我國香港地產商“落馬”,但也出現了以恒隆和新鴻基為代表的“常青樹”。他們的絕招正是將商業地產作為整體資產的重要組合,用以平衡開發物業的波動性,而事實證明,它是地產低穀階段抗擊行業周期的有力工具。
穩定的現金流,是商業地產最具誘惑力的特色。現在,內地越來越多的實力地產企業,也開始加大商業地產的資產配置。中糧置業已經做出計劃,將在未來5年內,發展6—8個以“大悅城”為統一品牌的商業項目。
其次,戰略上轉型,改變經營理念。
央行超常規上調準備金率,銀行收縮銀根,導致開發商可貸資金的供應一縮再縮。而市場銷售持續低迷,使地產商資金回籠的速度也是一降再降。累積的結果是,很多地產商的經營性現金流、存貨周轉率、資產周轉率等財務指標均不容樂觀。
因此,地產商的整體經營普遍趨於“謹慎”,“穩健”代替“擴張”成了當務之急。除了奉行謹慎的財務策略、放緩擴張速度以外,開發商的經營理念也應逐步從“土地為王”轉向“現金為王”。
最後,等政府“救市”不如請老百姓“救市”。
2008年7月的深圳樓市場麵險些失控,大批購房者(相當一部分應該是炒房者)在樓價下跌中選擇斷供引發“政府是否該救市”的一場爭議。而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商品的價格隻是圍繞價值曲線上下波動”,任何暴利產業最終都會回歸合理。房地產已暴利多年,現在回歸理性,是符合正常經濟規律的,救市之言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購房者是決定房地產興衰成敗的根本,地產開發商呼籲政府“救市”,無非是希望政府通過土地、稅收等方麵的政策,刺激住房消費。但現實問題是,無論政府怎樣刺激,如果房價超過購房者的購買能力,任何有誘惑力的刺激,最終都是於事無補,購房者隻能繼續望“房”興歎。
與“救市”的可能治標但絕對不治本相比,將房價降至購房者可承受的能力範圍內,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此一來,購房者才能“救市”。如果想讓房地產煥發“第二春”,地產商不能隻指望政府“救市”,一味死守住暴利不放,如此一來,房地產市場最終隻能走向蕭條。
如今,房地產已不再是富人的遊戲,正在調整的市場正在回歸民生本色。如果比爾·蓋茨永遠隻給占全球5%的富翁提供計算機,他永遠也不可能成為首富。開發商想要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就必須討取80%的普通購房者的“歡心”,為其建造性價比高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