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世茂房地產繼在浙江杭州、紹興、嘉興等城市布局後,以約13.1億元拍下寧波一處綜合地塊。位於寧波東部的北侖區的這塊地,占地約24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麵積約70萬平方米,世茂將之規劃為集高端住宅、酒店、大型商業和辦公樓為一體的城市新地標。在此之前,世茂地產剛剛披露了公司2007年的全年營運數據,集團主席許榮茂表示,2008年世茂房地產將把重點放在長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會在杭州、煙台、蕪湖、昆山、蘇州等地退出十餘個項目。
主次不分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經營方式,是商業大忌,尤其是在市場分化的關鍵時期。世茂地產的有進有退,是其經營策略完善的最佳表現,將舍棄項目的資金等資源,用於重點項目,做到了資源的有效、充分利用,也為自己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防護牆。
在逆勢拿地方麵,世茂地產並非“一枝獨秀”,在其快速擴張的同時,多家地產公司頻頻在全國各地拿地。
剛剛進入2008年2月份,保利地產就在全國多個城市購得地塊,顯示強勁實力之餘,也引起了行業內一番騷動:保利(成都)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在成都通過拍賣出讓方式取得位於成都市新都區XP-67、XP-68地塊,總價款為31700萬元;上海保利建錦房地產有限公司在上海通過掛牌出讓方式取得位於上海市南彙區康橋鎮A區20071633地塊,總價款為83200萬元;保利(長春)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在長春通過掛牌出讓方式取得位於長春市的02053—3、02054—1地塊和02034—2地塊,總價款分別為8300萬元和1200萬元。此外,保利地產通過拍賣出讓方式取得位於青島市I-C-2007—26地塊,總價款為45488萬元。
作為1992年底成立進入房地產行業的企業,保利地產在2006年7月31日,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股權分置改革後重啟IPO市場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產企業。
在其大動作頻發的背後,有優異的業績作支撐。2008年2月4日,根據保利地產發出的200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07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14.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保利並不是2008年第一個業績預增的房地產企業,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10家房地產上市公司業績預增超過上年1倍以上。招商地產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2月19日,招商地產公布2007年年報,完成營業收入41.12億元,營業利潤13.27億元,淨利潤11.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76%和83%,每股收益1.616元。其良好業績的背後,是巨大的資金投入和再融資的需求,即58個項目的資金之渴。2008年,招商地產將在12個城市同時發展58個項目,總規劃建築麵積543.74萬平方米,包括13個續建項目、30個新建開發項目和15個處於設計階段的項目。這種發展規模對於資金的需求可見一斑,根據年報,招商地產的現金儲備為35.88億元,但應付賬款就多達29.16億元。
雖然銷售回款是解決資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但回款周期過長的現實,難以解決招商地產發展資金短缺這一燃眉之急。同樣,銀行方麵的緊縮政策使得貸款也困難重重,即使招商地產能夠獲得高額的銀行綜合授信,但想要提現也是步履維艱。
在此情形下,逆勢再融資似乎是唯一可行的選擇。同時,作為主業可經營房地產的15家央企之一,招商地產也有多次向資本市場“伸手要錢”的經曆:2006年年底發行15.1億元可轉債券,2007年9月23億元的定向增發……2008年2月16日,它還獲得了6.5億元的信托投資。
以往多次的融資成功,讓招商地產在資本市場看到了希望。2008年2月19日,招商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在2008年擇機增發A股股票,募資80億元。全部資金將用於購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擁有的花園城數碼大廈、花園城五期、科技大廈二期、領航塔、領航園和雍景灣項目六宗土地使用權和14個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
與中國平安1600億元、浦發銀行400億元的再融資相比,招商地產的80億元增發應該屬於“小兒科”。但因身處宏觀調控和房價“拐點”爭議的大背景中,其關注度比前兩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深圳是招商地產的大本營,同時也是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中天置業、創輝租售等事件之後,深圳房地產市場顯得更加風不平浪不靜,此時招商地產80億元的再融資變得敏感異常。
2008年以來,僅濱江房產、上實發展等少數地產公司的上市和再融資方案獲得通過,監管層對於地產商再融資的態度是慎之又慎。如果此次招商地產再融資方案獲批,是否意味著對房地產市場長達半年之久的緊縮政策有所放鬆,其信號意義更被市場所看重。
是否會被獲批,無人敢下定論,但招商地產對於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信心滿滿:“此次融資募集資金所用的14個項目分散在全國各區域,其他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未必和深圳一樣。我們對全國房地產市場還是長期看好的。”
一葉知寒:恒大地產上市折戟最後一程
2008年3月20日晚19時,在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計劃中結束招股、公布定價的當天,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網站突然公告,宣布中止上市計劃。在上市的最後一程折戟沉沙,讓原本星光熠熠的恒大地產蒙上一層陰影。
消息放出的第一時間,恒大地產發布公告,宣稱“有鑒於國際資本市場現時波動不定及時況不明朗,本公司不會根據原有時間表進行全球發售。”對於具體原因,沒有提出隻言片語,隻是對如何退還公開招股期間客戶的申請股款進行說明。
作為新一輪房地產上市潮的風向標,恒大地產的上市表現是其他中資地產公司的參照。在恒大地產籌劃赴港上市時,恒盛、花樣年華、星河灣、龍湖地產等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先行者”的計劃破產,也讓這次集中上市熱潮降溫。不久,融資規模僅次於恒大地產,原本計劃籌資78億港元的星河灣,在提交上市申請後,迫於形勢壓力也將上市計劃推遲。
列身為“廣州地產五虎”,也是其中唯一沒有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恒大地產的市場表現一度讓自己成為行業明星。從2006年12月開始,恒大集團就通過發債方式,向銀行募資5億美元。到2007年1月,三家國際投資者美林、德意誌銀行及新加坡淡馬錫斥資4億美元,購買恒大集團旗下恒大地產8%的股份。至此,恒大地產在我國香港上市計劃被提上議事日程。
而恒大地產在2007年的市場優異表現,也為其上市掃除了障礙。2007年,恒大地產的贏利為10.21億元,比上年增長270%;同時,在地產賴以發展的土地儲備方麵,恒大地產在全國擁有建築麵積達4578萬平方米,在全國的22個城市有48個項目。據瑞信研究報告,一旦上市成功,恒大地產的估值高達1208億—1321億元,可能將超過碧桂園成為躋身內地房地產股的龍頭老大。而持有92.13億股恒大股票的董事長許家印,也極有可能以775億元以上身價刷新內地首富的記錄。
上市保薦人瑞信對恒大地產估值雖高,但在次貸危機、股市低迷、信貸緊縮、地產成交量低迷等多種重壓之下,市場對恒大地產在此時IPO並不看好。就在2008年3月7日—3月12日的上市路演中,就沒有獲得一位機構投資者的認可,但恒大地產仍沒有放棄上市計劃。在沒有獲得基金經理發出認購意向的情況下,仍然寄希望於通過低廉的入場費來吸引散戶,這種冒險逆勢IPO,在人們看來有些急功近利地不可思議,背後卻有玄機——日益緊繃的資金鏈和香港交易所即將實行的新規定的驅使。
充足的土地儲備,為恒大地產上市增添砝碼,同時也可能拉亮資金紅色警示燈。根據數據顯示,2007年恒大地產的土地儲備高達4580萬平方米,較2006年增長了9倍,僅次於碧桂園,近乎萬科的2倍。在2008年1月多數地產公司收縮戰線,紛紛退出土地“招拍掛”時,恒大地產卻以41億元天價拍下廣州天河區員村地塊,成為廣州新“地王”。即使在2006年年底和2007年8月募集了10億美元私募基金,資金消耗量極大的恒大地產仍欠下巨額債務。恒大地產招股書就是最好的證明,其中注明:恒大地產融資將主要用於清欠債務,其中,53.6%用於支付未付土地出讓金及現行項目資金,9.1%用於部分償還瑞信借取結構擔保貸款。
屋漏偏逢連陰雨,債務像一個“魔咒”,催促著恒大地產加緊上市的步伐,令其危難的是,香港交易所的一項新規則又提醒著它不能放慢腳步。根據新規則,2008年4月後上市的公司,都必須在招股書中寫明2008年半年或全年贏利預期,對3月份前上市的公司不適用。“4月份以後,上市將更加艱難”,有關人士表示。雖然恒大地產在報告中,也曾對2008年的贏利做了預測,但其“利潤77.57億元,是2007年近8倍”的高承諾,在地產市場整體不振的情況下,顯得懸之又懸。
恒大地產計劃於2008年3月13日—3月18日公開招股,3月28日在H股正式掛牌。2008年3月17日,恒大地產卻發布公告,宣布將招股截止日期延後一天至19日,由於爭取潛在投資者不力,恒大地產在最後一刻不得不放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