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滋陰良藥--麥門冬、天門冬
麥門冬
相對於前麵介紹的食養補品,麥冬大家了解的要少一些,它其實是沿階草這種植物的根,也叫麥冬。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胃、肺經,養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生活中可以有很多妙用。
因為麥冬微苦微寒,所以陰虛有熱的人用比較好。如果對應症狀的話,就是口渴咽幹,大便幹燥,心煩失眠,舌頭發紅,比較幹的人用著好。
北方幹咳的人很多,可能跟氣候有關係。有些人咳起來都喘不上氣,就算有痰也很黏。這類人中很多麵色發紅,有熱相,肺部的陰津明顯不足,所以幹燥不滋潤。而麥冬能很好地補益肺陰。這類人可以在咳嗽發作或者天氣幹燥的時候喝些麥冬杏仁湯。
用10克麥冬加5克杏仁,煮水就行。如果是經常燥咳的人可以在連續喝一周後也能時不時地喝些。不過痰多胃寒的人就不要喝這個湯了。
北方的春秋多風少雨氣候幹燥,很多人都會嘴唇幹裂脫皮。有些人不止嘴唇就連麵部,甚至全身都會脫皮瘙癢。中醫認為,口舌的各種健康問題都與人的脾有很大的關係,“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所以,嘴唇有問題,或者口舌生瘡時就要健脾、補氣、養血。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裏的五汁飲就可以很好解決這些問題,用梨汁30毫升,馬蹄汁、鮮藕汁(或蔗汁)、麥冬汁各20毫升,鮮蘆根汁25毫升,蜂蜜適量。五種汁用大火煮沸後放涼,加入蜂蜜攪勻就可以當茶來喝了。如果麥冬和蘆根沒有鮮品,可用藥材飲片各15克煮水代替。對口舌生瘡,唇幹舌燥療效非常好。或者也可以用沙參20克、麥冬15克、燈心花10克洗淨,加水1000毫升,煎水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粥煮好後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也有同樣的療效。但是怕冷、大便溏瀉的人不適宜用這兩種方法。
天門冬
大家一看這個名都會覺得跟麥門冬很像,就好像一對兄弟,名字這麼像,功能就應該很像吧。實際上也確實是,它們的作用還挺相近,不過各有各的特色。天門冬又叫大當門根、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幹燥塊根。能滋陰潤肺,清肺降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