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兩手同時出擊,讓袁世凱得到了南京政府的保證:隻要他讓清皇帝下台,就一定推舉他為大總統,他這才像吃了定心丸,又回過頭來對付清朝親貴。1月16日,他終於向清廷攤牌: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作戰鎮壓革命軍,“帝位去留”隻能由召開禦前會議商量決定。這就是宣布他袁世凱從此撒手不管了。也就從1月16日起,袁世凱托稱生病,不再上朝。與此同時,他暗中緊鑼密鼓地為自己的上台張羅。他派出得力親信段祺瑞和南京政府談判,段祺瑞等人當時擬定三種辦法,以促使清室退位為籌碼為袁世凱換取大總統寶座:一是運動親貴,由內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是由各軍聯名要求宣布共和;三是用武力脅迫,要求宣布共和。李德福:《袁世凱與清末民初的中國政治》,新疆建設兵團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頁。第一種辦法馬上引起以良弼和載澤為首的一部分清朝親貴的反抗。良弼當時是禁衛軍的協統,在軍官和士兵多為滿人的禁衛軍中有相當的影響。袁世凱將這一消息通報革命黨。1月26日,在京津的同盟會會員組織籌劃了一次震驚全國的暗殺事件。革命青年彭家珍埋伏在良弼上朝回家的必經之路,用炸彈炸死了他,彭自己也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良弼的結局起了殺一儆百的作用。那些養尊處優、貪生怕死的清朝王公貴族從此無人敢出麵堅持帝製。同一天,以段祺瑞為首的46名北洋將領電告清廷,一致要求“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這一舉動其實已經是逼宮了。清廷大受震動,更加惶恐不安。隆裕太後不得不央求袁世凱出麵做主:“諸事聽卿裁處,但求能保全餘及皇帝之尊榮,別無他求。”然而,袁世凱此時對清廷已經失去耐心,哪管先前誇下的不欺負孤兒寡婦的海口。他甚至憤恨皇太後等人的囉唆,不識抬舉,恨不得自己能立馬“黃袍加身”。在他的授意下,他的親信們對清廷公然發起一次又一次催逼。2月4日,馮國璋領銜60人通電,聲稱北方軍界主張共和政體,再次以武力向清廷施壓;緊接著2月5日,段祺瑞又一次代表北洋第一軍將領給清廷發了一份加急電報,威脅那些已如驚弓之鳥的王公貴族們,倘若不趕緊自動下台,我段祺瑞等就要“謹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到那時,“皇太後、皇上欲求一安富尊榮之典,四萬萬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許”。言下之意,皇上再遲疑拖延不退,就要兵戎相見,不客氣了。隆裕太後接到這封電報,知道大勢已定,便徹底死了心,悲悲戚戚地於2月12日發布諭旨,宣布退位。至此,統治中國長達260餘年之久的清王朝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