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與蒸籠格子大席的區別(1 / 2)

“海生,你真不來吃啊。”秀芳男人回過神來,馬上就衝著海生喊道。

海生再次吞了口口水:“我肯定不吃。就算我餓死,死外邊,從這裏跳下去,我也不會吃他林木子做的一口飯。”

隻是,他的人卻依舊不走,隻是倚在門邊,盯著林木子不挪腳。

但是他的咽喉,分明在一口一口的吞咽口水。

特麼的,太香了,不吞口水,要被洶湧上來的口水給淹死。

林木子放下蒸籠蓋,心裏對裏麵各種蒸菜的成色很滿意。

五花肉豐富的油脂,在高溫的水蒸氣的催化下,開始乳化,順著豬肉向下滑動。

同時也將中間夾雜著鱔魚、魚片等浸潤透了,讓鱔魚片和魚片的肉質變得更加的細嫩,口味也變得更加的豐富。

流出油脂的還有粉蒸肥腸。

肥腸的肥油飽含特殊的髒器味道,能豐富下麵蒸蔬菜的口味,在各種香氣的激發下,更是為蒸菜增添了獨特的味道。

更多的油脂流入到了中間層的各種蔬菜上,激發出了蔬菜的香味。

那些被裹上米麵的豇豆、粉藕、莧菜、馬齒莧、土豆等中間層的蔬菜,在肥油的滋潤下,開始發生了變化,從有形的蔬菜,變成了軟爛可口的形狀,油脂包裹著這些蔬菜,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混合香味。

最下麵墊底的君達菜和趴地白菜更是飽飽的吸收了各種湯汁,成了最美味的存在。

農村大席中的蒸籠格子,最好吃的並不是肉菜,而是下麵墊的蒸的軟爛可口的蔬菜們。

尤其是趴地白菜和君達菜,這兩種平常隻用來喂豬,沒有人吃的菜,在這種飽和的湯汁浸潤下,變得十分的可口和美味。

原本筋脈粗大的毛病,因為在高溫的長時間的蒸煮下,徹底的被融化了,在米麵的融合下,成了菜泥一樣的形狀,也就成了最美味的存在。

蒸籠格子已經準備好了,直等到時間到了,就可以上桌了。

蒸籠格子大席很簡單,就是四道涼菜先上,給食客墊墊底,開開胃。

然後,桌麵大的蒸籠直接擺上桌,任由食客們開造。

現在,是該考慮一下流水席的菜了。

本地大席分為三種,分別是蒸籠格子大席,流水席和正席。

正席講究的是四涼四熱四葷四素兩湯,一共十八道菜。

以目前的食材,是不可能完成的,時間上也不夠。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做流水席。

流水席是一種最簡單、樸素的農村大席。

準備起來要容易很多。

流水席講究隨來隨吃,吃完就走。

一頓流水席,可以從早開到晚上,一直上菜,一直吃。

所以,菜式上也要相對簡單許多。

主要是十道菜,一起上菜,吃完馬上開下一桌。

沒吃飽,不要緊,下一桌繼續上。

可以反複吃,隻要你肚子吃得下。

林木子也謀劃好了十道菜。

分別是四道涼菜:豬頭肉、拍黃瓜、炸藕夾、花生米。

五道熱菜,其中兩個蒸菜,一個是粉蒸肉、清蒸武昌魚。

三個爆炒菜:爆炒豬肝、爆炒野豬肉和爆炒野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