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是最終結局,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卻被打破了。
後來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率大批水軍南下增援,又征發了大批閑雜人等戍邊,長期駐屯。秦始皇還給士兵們派去了15 000名剩女作為婚配。在長期戍邊的政策下,才慢慢平定了百越。
在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後,又征發50萬罪徒去南疆屯墾戍邊,最後才搞定了這片蠻荒之地。
秦始皇的第六個負麵“功績”,是大巡遊。
他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級別最高、跑路最長的旅行家了。從稱皇帝時起,到最後死在巡遊途中,11年中進行了5次大巡遊,耗時占統一後的一半還多。
始皇帝出巡,有多大的派頭?透過幾個細節,我們不難想象:
浩蕩的車隊中,前50對車是鼓車,上有鯨皮大鼓。出行時,百麵大鼓齊擂,震天動地。後麵是衛士執戈,肅立車上,再往後是執戟騎兵。
等前衛隊過完了,才是核心部分。先過的是開道的“辟惡車”,由警衛司令——“太仆令”親執弓箭,觀察四方,警示惡人。然後是護駕的“警蹕車”,上立威風凜凜虎賁勇士,再後麵是500名輕騎、200名刀斧手,簇擁著始皇帝的豪華龍車。後麵還跟著一輛古代的空調車——轀輬車(即溫涼車)。
再往後是從屬之車,載著嬪妃、近侍、文武大臣。僅從屬之車就有81乘,取九九之數,車隊源源不斷有5裏之長。
這樣排場的出巡,令現代人愧不可及。
秦始皇的出巡途中,常有一時興起,與天奮鬥。第二次出巡到泰山,他決心舉行“封禪”。
這是一種古禮,大概隻在傳說中才有,就是在泰山頂上祭天,此為封;在附近的梁父山頂祭地,此為禪。
秦始皇請來了70名魯地的儒生,向他們谘詢應該如何封禪。儒生們七嘴八舌,意見不一。秦始皇聽得不耐煩,斥退了他們。最後,冒著瓢潑大雨上了山,按照秦族以往祭祀白帝的古老禮法,拜祭了天地。這是中國古代有可靠記錄的第一次封禪。
當時民間有一個說法,說是“東南有天子氣”,秦始皇就老往東南跑,要去壓一壓那裏的天子氣,免得500年後出外姓的天子。為此,他還把“金陵”改名為“秣陵”。
他東臨大海,在琅琊刻石,歌頌秦帝國的豐功偉績;又把徐福打發去找蓬萊三山,空等了三個月不見回音。
到彭城以後,他想起當年的周之九鼎,有一鼎掉落在泗水之中,便發動千人下水去撈,但一無所獲。
在湘君祠一帶,因湘水上風大浪急,阻擋了巡遊隊伍。始皇帝心有敬畏,把隨行博士叫來問:“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說:“是堯之女,舜之妻,葬於此。”
什麼,女人也敢如此!始皇帝大怒,發動刑徒3 000人,把湘山上的樹統統砍光,露出紅土,成了個“赭山”。
傳說當初舜帝南巡,死在了途中,他的兩個妃——娥皇和女英,為追隨他而溺死在湘水。後世有名的“湘妃竹淚”,典故就來源於此。
這一切傳說,都不足以讓秦始皇敬畏。
因為——我才是開天辟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