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兵潰三路(2)(2 / 3)

由於曳橋易守難攻,劉給廷就設計誘捕小西行長,宣稱定於二十日雙方講和。泗川的島津義弘、南海的宗義智聽到小西行長要議和,都跑到曳橋,跟小西行長商量。

就在這時,西路軍來了一位重要人物——明朝參政王士琦,於初六趕到南原龍頭山督戰,催運糧餉。

王士琦,字圭叔,號豐輿,浙江台州臨海人。時以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職務(地方主管人員)監督明軍諸將,轄製劉給廷、陳璘,在最後關頭對西路軍擊敗日本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早作好進攻準備的是麻貴的東路軍,他令副總兵解生為先鋒,分兵新寧、義興之間。令薛虎臣率兵七千人,與朝鮮兵千餘人留屯左水營,又派遣朝鮮別將金應瑞往慶州,約以九月十九日,攻擊溫井之敵。

初七,劉給廷的西路軍完成了進攻部署。他把西路軍再分為三協:副總兵曹希彬為中協大將,配屬朝鮮全羅兵使李光嶽;李芳春為左協大將,配屬朝鮮忠清兵使李時言;吳廣為右協大將,配屬朝鮮全羅防禦使元慎;遊擊傅良橋率三千人,配屬朝鮮忠清兵五百人,組成留守兵團,屯紮蟾津,防備後路;權慄隨同劉給廷,協調明軍、朝鮮人的行動。

九月初十,三路大軍分別抵達進攻位置。八萬將士摩拳擦掌,枕戈待旦,隻待一聲令下,就奮不顧身去完成最後的使命。

4.麻貴再攻島山

九月十一日,麻貴東路軍拉開了大會戰的序幕。

二更時分,先鋒解生、楊登山一千人直指蔚山;王國棟、頗貴三千兵士埋伏於路傍。子夜,明軍勇往直前,奮力搏戰,斬首十七。

十八日,幾路大軍齊頭並進,麻貴東路軍又從慶州挺進東萊。

董一元中路軍自三嘉進到晉州,先鋒藍芳威擊潰南江屯聚之敵,斬首五十餘。殘敵潰往昆陽,與昆陽之敵合勢,退守泗川舊館。

劉給廷西路軍自龍頭山過穀城,傍晚到達富有縣。陳璘水師進兵左水營前洋,協同劉給廷的攻勢。

首先打響戰鬥的是東路軍。

二十一日,東路軍頗貴、楊登山、王國棟、解生等部九千餘人進抵蔚山城北的古鶴城山。麻貴在富平驛舊址紮營,步兵屯於兵營舊址。麻貴看到一切準備就緒,於是出動一支精騎誘戰。

加藤清正派出一小股部隊忽出忽入。

一聲令下,大隊人馬從城中擁出,明軍千總麻雲率領二百騎兵,從箭灘徑至島山,出其不意,從背後發動襲擊。

日本人遭此進攻,陣勢大亂。明軍騎兵趁機橫擊踐踏,殺得日本人四處竄散,溺死水中不計其數,隻有一人在陸上被斬首。

日本人逃散一空,遺留的房屋、糧草很快成了灰燼,明軍又“據險割其糧稻,焚溺甚多”(茅瑞征《萬曆三大征考》),奪取了大量的糧草補給。是日,朝鮮金應瑞也攻打東萊、溫井之敵,斬獲數十級。

初戰告捷,麻貴下令造草房,駐守下來,四麵包圍蔚山城,並不斷派出遊騎,往來挑戰。加藤清正並不急於跟麻貴一爭長短,而是主動放棄蔚山,集中兵力固守島山。加藤清正堅信,隻要憑險據守,島山堅不可摧。麻貴將成為第二個楊鎬。任憑明軍叫罵,就是躲在城內不出。可是隻要明軍一靠近,馬上銃炮大發。

二十三日,麻貴率頗貴、牛伯英進駐溫井與蔚山,對島山發起猛烈進攻。加藤清正據險頑抗,明軍傷亡累累。

島山慘敗,麻貴記憶猶新,心有餘悸,於是深溝高壘,堅壁不戰。同時派人議和,以為緩兵之計。

如此對峙了三天,基本上沒有大戰。麻貴心生一計,下令隊伍改變陣形,佯裝撤退,引誘日本人出城。但是被狡猾的加藤清正一眼識破,下令禁止士卒踏出城門半步。麻貴麵對堅固的島山束手無策,於是在二十七日退還。

二十九日,管撥軍楊汝德報稱,釜山敵人來援。麻貴見戰機已失,隻好下令大炮、糧草先撤三十餘裏,騎兵在西穀埋伏掩護,東路軍撤退。

不久,進攻泗川前期獲勝的中路軍敗訊傳來。麻貴意識到再打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十月初四,下令將全部輜重器械撤回,隻在慶州留下一小隊騎兵。於是,第二次進攻島山結束。

此戰,麻貴故地重遊,加藤清正以逸待勞,堅壁不出。雙方消極交戰,互有攻守,各有勝負,戰局沉悶。但是,進攻泗川的中路軍卻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大戲。

5.泗川故館大捷

泗川,北靠晉江,南臨大海,四周山勢險峻,雜草叢生,地形狹窄,異常複雜。

日本守將島津義弘,令聯軍大為頭痛的一個悍將,人們稱他為“石曼子”或“鬼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