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十日,萬曆二十五年的最後一天,島山仍是屹然不動,但是明軍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糧草不繼,傷病大量減員,戰馬九天吃不上草,相繼倒斃達一千餘匹。
日本人更是瀕臨絕境,加藤清正也是絞盡腦汁苟延殘喘,屢次投書給楊鎬想要講和,但是城中沒有通曉漢語的人。江麵船上有一個和尚可以擔當此事,如果能讓人送出,就修和書,並說:“雙方交戰十天,士卒多死。我再也不忍心多殺人,想與你相會,告知我的意思,一起休兵止戰,如何?”
楊鎬回話,隻要加藤清正出城,當麵求和,便講和。
加藤清正見楊鎬上鉤,又忽悠了幾句,傳話說:“麻老爺以戰為主,必不肯見我。楊老爺如果認為可以在中路會麵,那我當出城拜會,商議和事。”
楊鎬自以為加藤清正必出城,一待出城就將其活捉。楊鎬還滿懷信心地向明神宗上奏:“倭將清正勢逼乞降。臣不許之,必當生擒以獻闕下。”
老將吳惟忠不知內情,建議:“兵書上說,圍師必遺闕。今山城未破,應當網開一麵,等倭賊逃出,埋下伏兵擒斬。”楊鎬一心要生擒加藤清正,便說:“老將軍隻要還我一個活清正。”吳惟忠猜想楊鎬胸中自有韜略,就不敢再說些什麼了。
加藤清正準備出城會見楊鎬,淺野幸長說:“楊鎬之意不可測。進入敵營之後,你的英勇就無法施展。要是你一定去的話,那我代你去吧。”於是加藤清正不出城,楊鎬的生擒計劃破產了。
4.大撤退
抗倭戰爭進入第七年,也是最後一年。島山前線不斷傳來佳訊,朝鮮國王李昖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進入新年,朝鮮王京一派喜慶的景象。
萬曆二十六年(1598)正月初一,李昖前去拜會經略邢玠。
邢玠濃墨大書,寫了兩副對聯:
帝德玄通,國運與陽春並轉,九天雨露旁敷;
海氛清謐,物華共歲月同新,八道河山生色。
另一副:
劍橫晴雪平倭日,鼓震春雷奏凱時。
末署:益都邢昆田。
此時的島山,明軍將士卻是風餐露宿,饑寒交迫。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低溫,小河裏的冰凍得一尺多厚。糧食早已斷絕,許多人凍得手指頭都掉下來。楊鎬整天板著臉,麵對島山堅固的城牆,唉聲歎氣。加藤清正明明近在咫尺,楊鎬偏偏拿他一點兒法子沒有,整天開會討論要不要發動攻勢。但是在會議上,他又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旁人基本插不上嘴。
楊鎬是個急性子,恨不得一口氣把島山吞下,且又唯我獨尊,天大地大我最大,所以楊鎬不但跟麻貴、劉給廷等高級軍官不和,跟陳寅、周升等低一級軍官也合不攏。
要命的是,明軍將領之間也尿不到一個壺裏,像麻貴與李如梅曾經交惡,如同仇人。在島山攻堅過程中,明軍將領互拋白眼,扯後腿。
由於楊鎬的獨斷專行,麻貴基本上靠邊站。在軍事會議上,麻貴就像個木頭人,呆坐一邊,遇到需要決策的事,麻貴總是知趣地謙讓,對楊鎬說:“自有主斷者。”
這樣一來,明軍一天天爛下去,但日本人卻一天天好起來。
日本的援軍船隻不斷糾集在太和江麵。黑田長政從梁山跑到西生浦,決定馳援島山。於是,日軍各部磨刀霍霍,全力以赴,挽救奄奄一息的島山守軍。
到了最後關頭,各地的援軍就要到來。加藤清正連哄帶騙,楊鎬暈頭轉向,戰和不得,騎虎難下。看到江麵上的船隻漸漸增多,加藤清正明白了,於是決定最後糊弄一下楊鎬,再找機會給予致命一擊。加藤清正派出副將喜八傳話,明日晌午,貴官與我會於南山,相議和事。
第二天清晨,加藤清正派人告訴楊鎬,將要出城和他會麵。楊鎬高興得手舞足蹈,哪知翹首企盼了大半天,盼花了雙眼,就是不見一個日本人出城。
正當楊鎬恨恨咒罵加藤清正出爾反爾時,太和江洋麵出現了開戰以來最讓楊鎬恐懼的一幕:從西生浦、釜山來的數百艘戰船停泊在壚浦,黑壓壓遮洋蔽海。日本援軍都站在船頭,揮舞著旗幟。
島山城頭一片歡騰,加藤清正下令到處張揚戰旗,與江麵的日本人遙相呼應。城中原有一萬六千人,到現在隻剩下幾千,而能夠投入戰鬥的隻有三千人了,其中銃手二百人。如果再拖延幾天,恐怕島山城內隻剩下一堆白骨了。
但是,楊鎬卻慌了手腳。不派人打探清楚,更不作好迎戰部署,隻是下令擺賽、頗貴領兵馳往箭灘、般丹,吳惟忠、茅國器領兵把截江岸,堵住援軍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