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鎬等明軍將領親手用箭將日軍戰俘一一送回老家,直射到日落時分。
楊鎬召來朝鮮宋業男說:“這些倭賊殘害許多朝鮮人,所以我心裏十分惱怒,就這樣射殺。你可把我的意思轉告給國王。”
又問另外一個朝鮮侍從樸仁祥說:“你看,我射倭射得如何?”
樸仁祥答:“真是感激不盡,謝謝老爺的恩典。”
楊鎬手一擺,可以了,又親手砍下一個戰俘的頭顱,其他人知道馬上有酒肉了,也都興起,亂斫一陣。
又一次,朝鮮忠清兵使李時言抓到一個叫福田勘介的日本人,他怕死,甘願招引其他日本人來降,以將功贖罪。那時,豐臣秀吉強征國民入伍到朝鮮去,有大量的日本人不想死,就投奔明軍或者朝鮮人,有的人還穿上朝鮮軍裝,與日本人交戰,出生入死,如山祿古、沙古所等。所以,日本人也並非個個都是寧可自剖也不願投降的主。
但是楊鎬說:“留著何用?”朝鮮人不敢違令,就於十月初六將福田勘介送上斷頭台。
楊鎬還吩咐朝鮮人,以後活捉到倭子,就砍掉他的右手指,再放他回去。這樣日本人就會嚇破膽的。
當然,像這樣愜意的日子並不長。做人總不能老是玩玩樂樂,畢竟楊鎬不是來朝鮮度長假的,隨著增援的明軍不斷進入朝鮮境內,這個任總指揮的也要進入角色,準備與日本人在沙場作生死鬥。
其後,明軍進行了兩次南征,為日後展開大規模戰役掃清障礙。
十月初七,楊鎬派遣副總兵李如梅、遊擊頗貴、遊擊擺賽、參將楊登山、遊擊牛伯英五人率兵五千南攻任寶、南原二城。
又傳言日本人在南原西邊五十裏處的獒樹驛築城據守。初九,提督麻貴親提六千人再次南征。兩次南征,明軍如入真空,幾乎沒遇到日軍抵抗。
麻貴沿著全州、任寶一線進軍,在距離南原十五裏處,遇到李如梅、解生等人,說是已經斷糧三天。李如梅等人北返後,麻貴繼續孤軍深入,進至求禮,由於地形狹窄,不利騎兵運動,隻得撤回獒樹驛,但並未見到一個日本人。
二十二日,明軍哨探一隊,前出到求禮南三十裏處,這才碰到幾十個日本人,豎起白旗,督令朝鮮男女二百多人在鋪布幕,收割棉花、稻穀,已經堆積了二百餘間。
明軍的突然降臨讓日本人大吃一驚,於是丟下稻穀、鳥銃逃散一空。明軍還繳獲了小西行長頒發給朝鮮人的免死帖,上麵寫著:“用心戰鬥,招諭人民,收獲田禾,堅守牛馬,擇地下營,勿為散走被擒。”(《朝鮮宣祖實錄》)
五天後,麻貴回到朝鮮王京。
麻貴此次南征,曆時半個月,行程一千餘裏,最遠到達求禮,逼近順天倭營,因後援不繼,隻好北撤。但是沿途所見,飽受日本人蹂躪之後的全州、南原一帶,積屍遍野,官民房屋,無一遺存,其慘狀不堪入目。田野稻穀盈滿,卻無人收割。朝鮮監司黃慎,準備叫人收割,充為軍糧,無奈找不到一個人。
如果說楊鎬一手策劃的稷山之戰扭轉了朝鮮的戰局,而麻貴的千裏遠征則讓楊鎬清醒地認識到,戰場的主動權已經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裏。現在,楊鎬需要一次偉大的勝利來回報皇帝的奪情之遇。正在這時,經略邢玠從北京來到朝鮮了。
邢玠十一月二十九日抵臨王京。他不但帶來了明神宗賜予的尚方寶劍,也帶來了皇帝對朝鮮君臣的殷切希望:“爾君臣,宜舉國努力,以翼王師,無得自絕於天,致貽後悔。”
邢玠的到來,讓楊鎬看到了皇帝的決心,一個龐大的作戰計劃在腦中浮現出來了。為了使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施,楊鎬首先需要重組手中的力量。
於是他跟邢玠一道,把入朝的宣、大、延、綏、浙、福等部隊,分為三路,左路李芳春率領,右路彭友德率領,中路高策率領,全軍南下,剿滅日本人。
朝鮮軍也分為三營,協同明軍:
一營共四千人,忠清道兵馬節度使李時言率二千人,附屬有以平安道兵二千人。
二營共五千二百人,慶尚左道兵馬節度使成允文率二千人,附屬有防禦使權應銖並二百人、慶州府尹樸毅兵一千人、鹹鏡、江原等道兵二千人。
三營共三千三百人,慶尚右道兵馬節度使鄭起龍率一千人,附屬有黃海道兵二千人,慶尚道防禦使高彥伯兵三百人。
秋天消逝,嚴酷的寒冬即將到來。根據日本人無法忍耐酷寒的弱點,楊鎬意識到,他的龐大作戰計劃到實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