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直搗蔚山(1)(1 / 3)

1.決戰的前夜

日軍自萬曆二十五年十月之後,按豐臣秀吉的部署,全麵收縮,屯集於朝鮮東南沿海一帶。其主要分布情況如下:

島津義弘父子守泗川島。

立花宗茂、有馬晴信、大村嘉前、鬆浦鎮信守南海。

鍋島直茂據竹島。

黑田長政守梁山。

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分守釜山浦二城。

小西行長守順天。

加藤清正守蔚山。

其總數仍有十三萬之眾,狷集釜山一帶,與明軍相持,等待氣候轉暖、補給充足,或者形勢有利於日軍時,就大舉北擊反攻。為此,日本人大規模地修築蔚山城池,保護海上通道,以圖長期固守。

麵對占據優勢兵力的敵人,明軍無力全線發動攻勢。於是一個大的戰略計劃在楊鎬腦中形成,那就是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最後達到全部清除日本人的目的。而加藤清正為侵朝日軍中最為可惡的將領,其據守的蔚山城向北突出,所以明軍把首戰目標定在蔚山。

投入蔚山戰役的明軍共四萬四千八百餘人,分為左、中、右以及預備隊,其中:

左路軍一萬二千六百人,統帥李如梅,下有盧得功、董正誼、茅國器、陳寅、陳大綱等營,另配李時言率朝鮮第一營四千人,合計一萬六千六百人。

中路軍一萬一千六百九十人,統帥高策,下有祖承訓、頗貴、李寧、李化龍、柴登科、苑進忠、吳惟忠等營,另配成允文率朝鮮第二營五千二百人,合計一萬六千九百人。

右路軍一萬一千六百三十人,統帥李芳春和解生,下有牛伯英、方時新、鄭印、王戡、盧繼忠、楊萬金、陳愚聞等營,另配鄭起龍率朝鮮第三營三千三百人,合計一萬四千九百人。

預備隊九千五百人,有傅友德、楊登山、擺賽、張維城等營。

聯軍總共五萬七千九百人,在兵力對比上,有著三倍的優勢。

萬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初四,明軍在朝鮮王京舉行誓師大會。

經略邢玠登壇,祭拜天地,誓戒將士,之後,擺下酒席,犒賞三軍。祭旗時,明軍萬炮齊發,聲響地動山搖。慕名而來的朝鮮人大多從娘胎出來就沒有見過這麼雄渾的大軍,無不激動地抬起頭,雙手緊拍前額,能親眼目睹如此威風凜凜的王師,都覺得這輩子不白活了。

祭旗之後,楊鎬、麻貴率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南下。經略邢玠似乎對楊鎬的大戰略有所保留,所以寧願待在王京,運籌帷幄。

國王李昖親自到漢江,為明軍餞行。李昖感慨萬千:“今天大人南下,乃小邦再造之秋,皇恩罔極。如此天寒地凍,大人遠征勞苦,不勝感激。”

麻貴的回話很是得體:“天寒地凍,正是用兵的好時機。倭賊行將剿滅。這是皇上洪恩,國王造化。”

對此戰,麻貴抱著必勝之心:都說“東李西麻”,李如鬆能做到的,我老麻照樣行。

李昖早已聽說過麻貴的大名,聯軍總指揮非他莫屬:“小邦將領以下,一律聽從大人調遣,這已經吩咐權慄了。”

麻貴最後說道:“朝鮮,乃禮儀之邦。朝鮮人民好讀書,勤耕種。但是可惡的倭奴擄走貴國子女,濫殺貴國人民,必為上天所棄!今當盡數殲滅。”說完,跨上戰馬,毅然前行。

十二月初八,明軍到達聞慶。麻貴在此召開有各路將領和朝鮮元帥權慄參加的秘密軍事會議。麻貴對權慄發布了第一道命令:“天兵一到蔚山,元帥也應該命令水軍,整備戰船,多載炮手,耀兵於前洋,以助聲勢。”權慄一一依從。

十天後,經理楊鎬到尚州。楊鎬略通兵法,認識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準備派哨探宋好漢、田倉,先行去島山搞一次偵探行動,但苦於人生地不熟,所以向朝鮮李德馨求助。

李德馨獻出一個神秘人物,投降的倭子呂文餘,此人聰明伶俐,頗有心計。楊鎬重重賞了呂文餘銀子,並讓帶上明軍的偵探宋好漢到慶州,剃發穿上倭衣,混入賊營。

聯軍士氣大振,行動迅速,如疾風迅雷而下。二十日,楊鎬與麻貴在慶州會合。楊鎬聚集各營大將,召開軍事會議,商議進攻之策。

楊鎬決定利用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之間的矛盾,先派遣李大諫去順天小西行長軍營,相約不要出援加藤清正。令左路軍董正誼所部一千五百騎兵,及朝鮮兵一部,由天安、全州、南原而下,大張旗幟,佯攻順天,以牽製小西行長,配合李大諫的遊說。令中路軍高策、吳惟忠扼彥陽、梁山,切斷釜山日軍東援蔚山。又令右路軍盧繼忠率兵兩千,屯西江口防日軍從水路來援。

同時,麻貴也派遣黃應暘,到蔚山重賄加藤清正,使他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