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是在用鐵腕手段向明朝上下昭示抗倭援朝的決心,更是向日本人示威和宣戰。
7.楊鎬的決心
稷山大捷之後,楊鎬利用日軍左右兩路主將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之間的矛盾,派遣張貞明前去遊說小西行長。
麻貴又遣李如梅襲星州。日本將領築紫廣門、久留米秀包等在星州,兵寡難保。山口正弘等自穀城往星州,接應久留米秀包等回還。
豐臣秀吉不知從哪兒獲知明軍將有幾十萬人入朝,加上九月之後,西伯利亞寒潮南侵,朝鮮半島劇冷,日軍苦不堪言。於是,豐臣秀吉下令日軍南撤釜山。毛利秀元便放棄稷山等地,讓太田一吉殿後,自己與小西行長撤到釜山。加藤清正所部也於九月十四日開始逐步撤退。
這時,侵朝日軍總數超過十二萬,而明軍不過兩萬。雙方力量懸殊,但在世界戰爭史上卻出現一個奇觀。擁有七倍於明軍兵力的日軍節節退卻,而人數少得可憐的明軍卻步步進逼,直把日軍逼到朝鮮東南沿海一隅。
明軍將士見日本人盛氣淩人,以兵力孤弱為由,強烈要求撤還,一時軍心浮動,明軍統帥楊鎬大傷腦筋,而朝鮮人看到敵眾我寡,也是憂心忡忡。穩定軍心,讓朝鮮人振作,一時最為迫切。
九月十二日,楊鎬騎著一匹快馬,疾馳南下水原。提督麻貴追到王京的南大門,強拉住楊鎬的馬繩,勸說:“賊兵迫近,而老爺決意前進。如果倭賊從其他小路繞到老爺身後,那麼老爺進無所歸,退不可得,徒損聲威,實在有害無益。如果老爺一意孤行,留下老麻一人,怎麼可以安心在此閑坐呢?孤軍前進,變不可測。請老爺保重啊!”
楊鎬說:“我自有道理。”甩開麻貴,直向銅雀江。麻貴不得已,跟隨其後。
朝鮮國王李昖聽說楊鎬孤身南下,也追到銅雀江,與楊鎬、麻貴騎馬並行。臨海君李珒同行。
到了銅雀江口,江上有一座浮橋,明軍忙碌過橋,一時擁塞難以過去。楊鎬等人過江之後,爬上那邊的山脊。楊鎬隻覺得一陣興奮,遂下令,命明軍一千騎兵,分做兩隊,在兩邊的山峰上,來回盤旋奔跑,假裝耀武揚威。
瀟灑了一回,楊鎬便下山回來,到了銅雀江這一邊,與李昖、麻貴下馬,坐在地上。
楊鎬今天好像特別高興,招出朝鮮檢閱鄭弘翼,問:“會射箭嗎?”李昖替他回答:“隻是個書生,從來沒有學過騎射。”楊鎬覺得奇怪:“既然不會騎射,那麼佩戴弓箭豈不是浪費?”李昖隻好解釋說:“隻是威儀而已。”
楊鎬又指著一個太監:“這個能射箭嗎?”
李昖答:“馬馬虎虎可以。”
楊鎬一時心血來潮,下令豎起箭靶,讓明朝人與朝鮮人比賽射箭。朝鮮人射勁強力,箭無虛發。楊鎬叫好的同時又感到疑問:“天兵矢力不緊,朝鮮人發箭剛猛有力。有如此箭術,為何害怕倭子?”李昖既高興又難堪:“素不習戰,所以有些膽怯。”
楊鎬開了一個藥方,叫他們補些膽氣。
楊鎬餘興未了,又令明軍在江邊大放虎蹲炮。轟轟幾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虎蹲炮的威力讓李昖大開眼界,豎起大拇指,到了今天,才看到天兵雄壯不可戰勝。倭賊必然蕩平,慶幸慶幸!
楊鎬很自豪,如果在江邊多多擺設這樣的大炮,倭賊怎麼敢來?
看來,楊鎬今天的溜達決不是簡單地看看風景,放鬆心情而已,而是向明軍將士展示必勝的決心,喚起朝鮮人委靡不振的鬥誌。
李昖受此激勵,就在九月二十日視察漢江防線,犒賞三軍將士。
當然,像這樣跑馬瞎逛畢竟過於張揚。前方平靜,楊鎬又覺得無聊,憋得慌,就拿日本戰俘來泄憤。
這些惡魔平日殺人如麻,雙手沾滿鮮血。可到了楊鎬手裏,甚至連豬狗也不如。對待日本人,楊鎬自創一套手法,令明軍和朝鮮人大快。
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寧國胤在清州抓到一些掉隊的日本人,送到王京。
那天,楊鎬正在校場觀看茅國器所部的一場演習。
楊鎬忽然想起一件事,請來遊擊以上將領說是要射箭,射中靶心的就賞給吃喝。大家聽到有酒有肉,屁顛屁顛地都來了。
於是,楊鎬下令寧國胤推出日本俘虜,結結實實綁在柱子上。
楊鎬換上一身鎧甲,拉開弓。發箭前,楊鎬走上去問:“你怕不?”日本戰俘回答:“不怕。”
楊鎬就先射戰俘的脖子,再射戰俘肚臍下身。各位將官一心隻想喝酒,也跟著胡亂射了六七箭,俘虜腦袋一歪,沒氣了。楊鎬這才走下庭去,親手拔出箭頭,還用鼻子嗅了嗅,說:“沒有一點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