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柳暗花明(2)(2 / 3)

於是,麻貴派遣副將解生,在公州以北的稷山紮營,扼守北進王京的咽喉。國王李昖也派都體察使李元翼,馳出鳥嶺,南下忠清道,協助解生擋住日本人。

朝鮮吏曹判書李德馨對經理楊鎬說:“如今倭賊逼近京城,一旦渡江而去,那麼漢江以西就危險了。現在應當趕快去王京,還來得及。”部屬勸楊鎬不要輕率南下,楊鎬不聽,一口氣跑了幾天,在九月初一抵達王京。一進王京,楊鎬立即追究南原、全州敗逃罪責,以正軍法,又認為朝鮮金應瑞泄露南原機密,讓李昖處以國法。

翌日,日本人自全羅道與忠清道交界之處的錦山城出發,進犯忠清道,侵掠懷德、林川、韓山等地。先頭八十多人到公州,探試錦江深淺,準備渡江北攻王京。

消息傳來,王京城內人心惶惶,逃的逃,瘋的瘋,散去一空。朝中文武百官,紛紛把家裏值錢的東西放進籮筐裏,荷擔而立,準備隨時逃跑。妃嬪、宮女早已在初九出走避亂。

王京四麵楚歌,悲觀的大臣們,爭先恐後向李昖獻上退避良策。一時間,天又塌了。

李昖惶恐不安地看著楊鎬的臉色,而楊鎬卻緊鎖眉頭地盯著手中明軍的花名冊。

拯救朝鮮,保衛王京,就靠楊鎬一人了。楊鎬苦不堪言,明軍全都集合起來,就把燒火的、養馬的全算上,也不到兩萬啊。王京危若累卵,朝鮮命懸一線。

死地則戰,哀兵必勝。這句話,楊鎬還是懂的。

楊鎬把麻貴以及各個將領喚到帳下,痛罵一頓之後,帶領他們登上王京的南山,察看地形,商討對策。楊鎬立即製訂了一個扭轉戰局的計劃,絕地大反攻!

麻貴連夜從各軍營挑選了精壯士卒兩千人,驍將十五人,由副總兵解生、參將楊登山、遊擊牛伯英、遊擊頗貴率領,奔赴稷山以南不遠處的天安城,阻擊日軍北上,當然這一切均屬秘密行動。

不久,經略邢玠到達遼東,軍心才逐漸安定下來。

邢玠招來參軍李應試,詢問對策。

李應試,字省勿,以世蔭為錦衣衛官員。後來成為一位天主教徒,取了一個教名葆祿(外文名字Paolo Li),跟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交好,較早地接觸到西方文化。五六年之後,他根據利瑪竇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刻印了《兩儀玄覽圖》。而五年之前,他也隨著李如鬆入朝,並建議李如鬆利用沈惟敬來麻痹小西行長,取得了平壤大捷。可見他足智多謀,故而邢玠對他很是倚重。

李應試反問:“朝廷之上作了什麼應對之策?”

邢玠說:“政府秘密籌劃了八個字,‘陽戰陰和,陽剿陰撫’,萬萬不可泄露出去。”

李應試答:“如此就容易了。倭子再次發兵,就因為在兩國議和方麵,朝廷處理得過於絕望。南原之戰,倭子故意放楊元一條生路,就是希望朝廷能夠重新處置。不如讓人去倭營,宣稱沈惟敬還沒有被處死,讓他們尚存一絲議和希望,他們就會撤退的。”

那時,沈惟敬被楊元擒拿之後,仍然拘押在朝鮮王京,李昖還跟他會過麵。

於是,邢玠派李大諫去小西行長軍營,馮仲纓去加藤清正軍營,暗地裏自與日本人溝通。

但很快就從南方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解生等人在稷山、天安之間大敗日本人,遏止了敵人北上的迅猛勢頭。

4.稷山大捷

對楊鎬來說,解生南下作戰純屬最高機密,朝鮮君臣甚至其他的明軍友部都被蒙在鼓裏。眼看著日本人日益逼近,李昖整天憂心忡忡,寢食不安。可是,楊鎬還是若無其事,李昖實在忍不住了。

九月初五,國王愁眉苦臉地出現在楊鎬麵前:“倭賊先鋒已經到了恩津、連山境內,離王京僅有一步之遙,人心幾乎要崩潰了。天兵快快出手啊!”

楊鎬安慰說:“知道了,應當大發兵馬,剿捕倭賊。”

李昖生怕楊鎬隻是磨磨嘴皮而已,又說:“天兵大部隊還沒有到來,倭賊的聲勢卻如此之囂張。現在已經到了公州,很快就會衝過來。不知道前頭的防禦,大人作了哪些布置?”

天機不可泄露,楊鎬仍然守口如瓶:“倭賊突來侵犯,應當先觀察觀察,看看敵人多寡。可戰則戰,能守則守。”說這話時,楊鎬也為解生的兩千人馬捏了一把汗。

初六,解生、楊登山、牛伯英、頗貴四將到達稷山以北十餘裏的弘慶院。該處地形複雜,多峽穀丘陵,於是解生就在此地埋下伏兵,還在草叢中暗藏了許多火藥。

這時,日軍已深入忠清道腹地,攻下清州,毛利秀元幻想著隻要攻拔全義館,那麼他的三萬大軍就會一窩蜂擁入王京。於是,黑田長政率領五千餘人作為開路先鋒,直抵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