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全麵爆後,中國的政治、社會均出現了極為混亂的局麵。在中國擁有相當影響、曆史悠久的教門、幫會勢力乘勢迅猛展,並由此成為中國.51o.、國民黨以及日本侵華勢力三大股政治、軍事力量企圖利用與控製的對象。作為中國執政黨的國民黨為了抗日、.51o.,同時也為了穩定社會秩序、維護自己的統治,對教門、幫會勢力采取了利用、控製與取締的策略。本文選取蘇魯皖的會道門為主要研究對象,擬對抗戰時期國民黨有關策略形成的背景、主要內容及其演變、主要影響諸方麵作一探討,以期得出某些曆史啟示。
一
教門、幫會團體是封建落後社會之必然產物,最初成立大都是由於群眾忍受不了軍閥、官僚、地主、豪紳的壓迫,而組織起來的一種樸素的反抗組織。江蘇、山東、安徽緊密相連,均為人口大省,封建勢力素來極為雄厚。近代以來,這一地區是農民起義的多之地,並屢次遭到外敵入侵,此後又長期處於封建軍閥統治之下,再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社會尤其是民間社會時常處於無序狀態下,人們的正常生活時常遭到衝擊,命運極為悲慘。這便給教門、幫會的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因此,這一地區的教門、幫會種類很多,分布極為普遍。僅以山東為例,就有150餘種[1],此外,山東境內還有一些合法或半合法的宗教團體,如孔教、道教、理教、佛教、回教、耶穌教、天主教等;山東教門、幫會的勢力也極為強大:有的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如一貫道;有的在華北地區產生影響,如八卦教、皈一道、九宮道、聖賢道以及以紅槍會為中心的各種槍會。應該說,同全國其他省區一樣,這一地區的教門、幫會勢力主要集中在農村,但有些教門、幫會在城市中也有著巨大影響,如九宮道、中央道、一貫道等。
抗日戰爭全麵爆後,日本侵略軍大舉南侵,華北一些省區迅淪陷。蘇、魯、皖三省連接華北與華中,為溝通中國南北交通、屏障國民政府的都--南京之重要省區,加上擁有豐富的人口、物產資源,因此,在日軍整個侵華戰爭計劃中,奪取這一地區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1937年10月初,日本侵華軍華北方麵軍在山東德縣附近集結,並占領恩縣、平原,遂將戰火引入山東境內,至1938年5月下旬徐州會戰結束時,山東完全淪為日軍後方。此後,江蘇、安徽相繼淪陷。國民黨軍隊的迅後撤致使許多地區陷入無政府狀態,千百萬百姓彷徨無主,廣大群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一些教門、幫會等封建迷信團體,依仗其在民間巨大的影響,迅地活躍起來。隨之,眾多的雜色武裝應運而生。據統計,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民間武裝至1938年已達100萬之多。[2]巢南(指巢湖以南的無為、巢縣、廬江、含山、和縣五縣邊界的廣大地區)幾乎村村有會堂、家家有會員。每戶人家十七八歲以上,甚至十三四歲以上的男性都參加了大刀會[3]。
日本侵略者已充分認識到教門、幫會的重要作用,並專設有教門、幫會工作部,有目的、有計劃地培植、利用漢奸教門、幫會為其侵華.51o.服務:一是創造教門、幫會,這些會門實際上是一種漢奸組織,如道德會、協和會、大同會、新生會等;二是進行改造教門、幫會,把舊有的教門、幫會加上偽政治工作(派政工人員)使其質變名不變,如侵占山東的日本特務機關花大力氣改造了的安清道義會(青幫)、一貫道、秘密教、提籃子會、硬拳道、黃沙會等;另外,以‘萬道歸一‘的口號企圖統一教門、幫會,如將紅槍會、一心天道龍華聖教會、一貫道等教門組織成為‘山東宗教聯合會‘;1942年,京師普濟佛教會為適應東亞和平的需要,在日軍的授意下改名為‘未來和平宗教會‘,不久在濟南組織分會並建立‘山東保衛團‘,協助日軍進攻.51o.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三是利用會道門,這不同於改造,而是相互利用。這些教門、幫會更多,如青洪幫、鐵板道、皈一道、部分天主教,據統計有二十多種。日本侵略者利用教門、幫會主要做下麵工作:
(一)、在淪陷區,以教門、幫會形式組織群眾,提出‘報家防匪‘的口號,組織抗日武裝深入其占領區活動,如在‘治安區模範縣‘山東嶧縣,日軍強迫當地農民參加紅槍會組織,每天晚上都要開講、練功夫,即使農忙季節也不例外,有時還脅迫他們去嶧南搶糧[4]。
(二)在邊緣區,則以展教門、幫會作為向抗日根據地封鎖或蠶食的先鋒隊。
(三)在國統區或抗日根據地,則利用教門、幫會作特務活動線網之掩護;其次利用國、共政策弱點(如負擔重、差務多、站崗放哨多等),組織群眾反抗政府,‘掃蕩‘時作內應,或武裝暴動,有的則長期埋伏[5]。
此外,中國.51o.相應采取了爭取、改造教門、幫會的對策並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51o.在抗戰初期將爭取教門、幫會作為動民眾運動的主要工作[6],此後,對教門、幫會對策作了具體的規定:(一)在根據地,明令禁止,向人民宣傳、解釋敵人利用封建組織破壞根據地的陰謀,並指出某些證據。對某些會門頭子與日寇勾結有破壞行為的,號召會門群眾起來反對。會門頭子必須向抗日政府自、具結,宣誓不再進行會門活動。對廣大會門群眾,則予以深入教育並吸收加入各群眾團體。(二)對日軍占領區或邊緣區之會門,則派人積極打入,爭取與團結會門群眾,孤立其中漢奸分子,推動會門打擊敵偽下鄉搶掠的便衣隊、特務分子,拖延、減輕對敵負擔,廣泛揭露敵人殘暴,反對抽壯丁,利用矛盾打擊漢奸[7]。1942年1月,.51o.山東黨組織明令取締教門、幫會組織[8],1943年3月,.51o.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頒布法令,禁止教門、幫會活動[9]。
上述事實充分說明,教門、幫會問題已對國民黨穩定社會秩序、維護自己的統治、.51o.與抗日構成了嚴重的挑戰。能否積極、穩妥地解決這類問題並為國民黨所用,成為國民黨能否‘保持我國家之人格‘、實現‘抗戰建國‘[10]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二
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並未鏟除中國教門、幫會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因此,進入民國時期後的中國教門、幫會仍然得到繼續展。與明清時期不同的是,民國時期的教門、幫會,無論是明清時期延續下來的,還是民國時期出現的冠以‘會‘、‘社‘名目的,並沒有動輒遭禁的命運,大多數都能暢行無阻。這主要是由於軍閥、官僚、政客、外國勢力的參與、扶植乃至操縱、利用所導致。教門、幫會在中國政治、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益凸顯出來[11]。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黨對教門、幫會的存在極為重視。為有效地利用並將教門、幫會組織納入到自己的施控範圍,南京國民政府將中國的教門、幫會分別列入宗教團體和慈善團體中,如萬國道德會作宗教團體,世界紅會作慈善團體,理教會則作為公益會社。1929年7月,國民政府內政部製定宗教調查表,1932年6月又製定宗教團體調查表,對全國的教門、幫會予以調查、統計[12]。同時,國民黨積極利用教門、幫會襲擾.51o.創建的根據地。在紅色根據地內部,也有紅槍會、扇子會等武裝進行顛覆政權[13]。閩贛地區的大刀會曾配合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並不時地襲擊紅軍,擾亂社會秩序。九一八事變後,各地新的幫會團體紛紛成立。這些組織多為國民黨政府所控製,在動員幫會成員組織抗日救亡活動方麵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14]。抗戰初期,國民黨鑒於中國政治、社會局勢的極度混亂以及會道門勢力的強大,積極地扶植甚至創建教門、幫會,企圖利用教門、幫會的力量來維護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並達到抗日、.51o.的目的。
抗戰全麵爆後,全中國掀起了洶湧澎湃的抗日怒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教門、幫會原有的觀念、體製,迫使他們紛紛投入到抗日行列中,而國民黨的有關決策又極大地促成了他們抗日行動的實現。上海八一三事變後,蔣介石委派大員同幫會頭子杜月笙、向海潛、王曉籟、錢新之等協商將上海的幫會力量組成別動隊,‘配合.51o.作戰,在上海近郊牽製阻擊日軍,並協同保安部隊,嚴防和肅清敵諜、漢奸的騷擾活動。‘[15]在蔣介石的授意下,1937年9月,杜月笙牽頭成立了專門組織和領導上海一帶青洪幫力量的幫會組織--‘蘇浙皖行動委員會‘,並在該委員會下成立了一個別動軍,共兩萬人,全是青洪幫分子。日軍登陸時,別動隊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6]。1938年1月,戴笠在皖南祁門宣布,將蘇浙皖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皖南部隊改編為‘忠義救.51o.‘教導一團(也稱‘第一支隊‘)。此後,忠義救.51o.在幫會勢力的大力支持下迅展,至1939年春已展到擁有14個支隊、4個直屬大隊、2個教導總隊,號稱50000人[17]。上海淪陷後,國民黨在杜月笙的建議下成立‘上海統一委員會‘,協調上海‘孤島‘上江蘇省黨部、中統、軍統特務機關等組織的活動。上海統一委員運用上海的幫會勢力,采用恐嚇、勸說等方法逼使上海金融工商界人士、技術工人、知識青年等向大後方轉移,即使為離開上海的,也盡量勸告他們不得與日偽合作。1940年3月,南京汪偽政權成立後曾盜用上海各同業公會的名義通電擁護,上海委員會為了抗日反汪,以正視聽,即聯係各同業公會登報否認[18]。日軍占領上海、南京後,在滬西、浦東、崇明、啟東、江陰一帶的‘華東人民武裝抗日義勇軍‘、在常熟一帶的‘民眾抗日同盟軍‘都是幫會的力量或利用了幫會的力量而組織起來的抗日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