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變增長結構多方麵努力2(1 / 1)

三、改變增長結構,多方麵努力(2)

建立一個可以反映資源稀缺性、市場供求狀況和環境代價的資源價格體係。健全壟斷行業定價機製和政府監管機製。在一些重要領域,如電力、石油、天然氣、水等上麵增強競爭力。

合理界定經濟性規製職能並強化社會性規製職能,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加強激勵性、限製性、懲罰性的製度建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環境質量。鼓勵開發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回收再利用和環保技術,進而促進產業結構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卒。實行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創造條件,逐步把征稅重點轉向高消耗、高排放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相應減少流轉稅負擔。對於災難性的汙染和安全事故,要嚴格追究相關監管部門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但是比較於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信息產業則是大而不強,核心技術還處於落後階段,一些關鍵技術的軟硬件還必須依附於進口。要以創新核心技術為動力,增強企業整體素質,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將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進行推廣,加快改造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步伐,提杉術水平和競爭力。要實現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卒,必須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開拓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服務、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並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促進服務項目、產品、方式的創新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抓住新技術革命蓬勃發展和研發活動全球化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外部市場和資源,鼓勵出口加工業,延長國內供給鏈,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率。

發展產品生產、設計和服務外包,努力開拓境外服務業市場,完善服務和監管體係,鼓勵企業利用國內的有利條件和境外相配套的優勢,擴大境外產業投資和金融投資,進而帶動國內產業重組和結構啥。

扶持有條件的企業提高原始的創新能力,支持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提高聯合創新能力。鼓勵各種形式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鼓勵中小型企業進行創業和技術創新;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各種類型的研發機構。

要在優化開發區推動經濟發展模式中卒,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提晌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最終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鼓勵西部地區發展消耗少、輕汙染的特色產業;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革和戰略性結構重組;鼓勵中部地區發展能源、原材料產業,以及優勢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持東部地區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提升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係中的地位,把東部地區培育成為最主要的產品、技術創新基地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基地。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但資源匱乏,所以要促進城市群、城市帶的發展,提高大中城市經濟和人口的承載能力,充分發揮大中城市對產業結構啥、消費結構啥和技術創新的集聚、輻射和示範效應。在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各個環節中,要注重節水、節能、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要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運輸能力,發展節能型建鄭

大國思維

改變的成功與否結果還是看我們自己,畏首畏尾不應該是中國的作風,要大膽地實施現有的政策,從多方麵進行努力,各司其職,做出讓西方國家不敢小覷的成就。是該讓世界看看中國真正的實力了。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中國不會一直依賴美國製造、日本製造……總有一天,會讓中國製造走遍全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