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2008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5(1 / 1)

七、2008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5)

2008年5月6日——中國國家元首10年來將首次訪問日本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2007年底,在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相邀下,中日雙方商定了中國國家主席**的訪日事宜。這是中國國家元首10年來首次訪日,於兩國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2008年5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在這個櫻花盛開的時節訪問了日本。這對於兩國發展長期穩定、睦鄰友好的往來關係,實現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大目標,都邁出了極具曆史意義的一大步。

訪日期間,中日雙方共同決定以兩國高層互訪和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為契機,遵循中日間三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兩國將重點妥善處理兩國間的敏感問題,多多促進交流,增進理解和相互信任,本著“以史為鑒、麵向未來”的精神,抓住機遇,多做實事;其次,兩國將進一步推進雙方全方位、寬領域、多

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拓展中國及日本雙方的共同利益;最後,對於兩國人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會進行實質性的發展,進一步擴大民間交往,特別是青少年的交流,加深兩國人民友好感情,共同努力開創中日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的新局麵。

日本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是一個敏感的話題。血的曆史讓中國人民永生難忘,但凡有血性的中國人,對於日本這個巴掌大的小國都充滿了“比天高,比海深”的仇恨。日本曾經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是極其惡劣的,即使簽訂了友好條約,但是那曆曆在目的血與淚,怎能讓人們對不共戴天的仇人以友人相待呢?

記住曆史,將曆史烙在心中,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與生存。如果因為曆史而連累了國家的發展,那麼,也就違背了曆史的教育意義。

中國,與仇人握手言和,並不是懦弱而是寬容;中國,打開國門與仇人往來,並不是“沒有脾氣”,而是以“禮”教化仇人,以熱情與國際相處。中國,所擁有的是——“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的胸襟,凡事從大考慮,從世界的角度去看待個人的恩怨。

如果中國有這樣的胸襟,如果世界各國都有這樣的胸襟,那麼,世界和平將不再是夢!因為新的時代、新的環境下,地球上各國人民的命運都是息息相關的,互信合作才是真正的出路,是全人類的出路。

2008年,世界的危機大事件

2008年,以美國為始發點的次貸危機,引發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其輻射麵在不斷擴大,全球經濟也進而受到了陰霾氣息的籠罩……中國的經濟也受到了威脅。

物價飛漲所引起的大規模騷亂讓人措手不及,同時也讓所有人關注起了經濟與金融。次貸危機猶如一隻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放出的魔鬼幾乎要吞噬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的山崩地裂,聚焦了全球50多億人的目光。

中國商業銀行紛紛將目光放在了住房抵押貸款上,其背後隱藏的風險足以讓所有人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房地產抵押貸款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香港在2008年10月27日啟動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大規模注資動作,以全力抵抗危機的侵襲,有關人士分析,香港救市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內地,一旦失火,必然會殃及內地。

此外,中國的一些與國際往來頻繁的大型企業也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打擊,紛紛倒閉或裁員,中國勞動力過剩與就業困難也成了金融危機下的必然產物。

直到2008年底,危機仍未退去,而中國並沒有放鬆,一項項的應對措施正在繼續著……

金融危機的風暴可謂是強勁有力,令各大國家都感到岌岌可危。瘋狂的救市行為還是改變不了金融市場的動蕩不安和經濟的持續衰退,為此各個國家都在努力尋找著國際合作,以便得到互助性的協助。於是全球協同救市行動應運而生。

中國的經濟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危機之下,中國並不懼怕,中國始終相信,憑著全民的團結力,沒有什麼坎兒是夠去的。

大國思維

脾氣再好的人,遇到接二連三的“倒黴事”也會變得暴躁。在雪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國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奮力與

“天”相爭,與命相鬥;在盛大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也不再沉默,它要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實力,於是它用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賞心悅目的盛會;在領土問題上,中國也不再一退再退,而是用實力說話,用大國的風範來展現自己的立場。

中國的改變是因為中國越來越強大,中國的改變是用來振興國家的。中國的改變更是一種骨氣與傲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