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緬懷(3)(1 / 1)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法製日報》、《雲南日報》、雲南電視台、雲南人民廣播電台和雲南網等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媒體,紛紛對鄭坰靖的感人形象和先進事跡做了深度報道。

2010年6月12日9時30分,北京,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報告廳。

5位報告團成員,鄭坰靖的妻子、平達鄉農技站職工楊翠芝,平達鄉黨委書記黃生留,平達鄉河尾村村委會主任陳開能,平達鄉廣播站廣播員陳平鳳和《雲南日報》記者部副主任雍明虹,他們分別登台,以動人的事實、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向人們還原和再現了“用不平凡的精神幹著平凡的工作”的鄭坰靖,用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描述和勾勒了心係百姓、心貼百姓、心憂百姓的鄭坰靖。

“一身迷彩正合身,長槍短炮不離身;白天狠命拍鏡頭,晚上通宵寫新聞”,在重現了鄭坰靖的“土記者”形象和“工作狂”形象之後,黃生留說:“坰靖離去後,我每次下鄉回來,累了,還想再聽聽他爽朗的笑聲;渴了,還想再喝喝他泡的普洱茶;閑著,還想再聽他講滇西抗戰的故事……”

陳平鳳回憶了鄭坰靖創辦“平達之聲”廣播的過程和“平達之聲”之於平達人民的重要性;陳開能講述了鄭坰靖幫助老百姓種植烤煙和石斛的動人故事,以及鄭坰靖創立“火塘黨小組會議”的原因和意義。

在列數了丈夫的諸多好處之後,在痛苦地講述了丈夫離開自己180天的煎熬與悲傷之後,楊翠芝說:“我們一個三口之家,就這樣隻剩下我和女兒了,我唯一能依靠的人,匆匆地走了,沒有留下一句話……”

雍明虹則以自己三次赴平達采訪鄭坰靖的經曆為背景,陳述了自己“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和洗禮”的一個個“決定性瞬間”。她還即興朗誦了她所采訪到的,河尾村致富帶頭人李從富在今年春節時,寫給鄭坰靖的一首小詩:“當新春禮炮震天響,禮花滿天飛舞,照亮了祖國美麗的星空……一朵,兩朵,有一朵是那麼的耀眼,那就是永遠離開了我們的鄭坰靖老師……”雍明虹說,這也許不是詩,但她將永遠難忘李從富在她麵前朗讀這首詩時淚流滿麵的樣子……

5位報告團成員,都在訴說對一個純淨靈魂的想念,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塑造著一個不朽靈魂的真實風貌。報告會現場,時而是鴉雀無聲的傾聽,時而是經久不息的掌聲,無數的人為之一次次淚流滿麵,為之扼腕歎息,為之如受洗禮!

隨後,報告團又在吉林、山東、福建和內蒙古等地,巡回舉行了鄭坰靖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

每到一處,都有鮮花、掌聲和淚水!

每到一處,都彰顯忠誠、責任和使命!

每到一處,鄭坰靖的名字和先進事跡都傳播到了人們的耳中、腦中和心中!

“久病後死去,我們可以順從地接受。甚至連意外的死亡,我們也可以歸咎於命運……”這句話,是美國作家、詩人和導演保羅·奧斯特,在為其猝死之父立傳時所寫。令其不解的是,他的父親擁有最健康的體魄,“隻向往著前麵的生活”,可突然之間,沒有留下一點思索的空間,大腦來不及想出任何一個安慰的詞,身體便重重地倒在椅子上。他為此又寫道:“生變成了死,仿佛死一直擁有此生。毫無預警的死。也就是說,生命停止了。生命可能在任何時候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