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農業大國而言,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的實現現代化,隻有農村現代化了,我們的國家才能實現整體的現代化。隨著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隨著農民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隨著城鄉差距的日益縮小,我相信,有朝一日甚或不遠的將來,全國的農民兄弟姐妹都會像功成名就的賈平凹那樣自豪地對世人大聲地說:我是農民!我們期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農家書香》後記
古人說:讀書是福。但在舊中國,讀書卻是少數人的專利。“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幾千年封建專製社會所推行的愚民政策。新中國的成立,不僅推翻了產生這一愚民政策的製度,而且從簡化漢字、出版通俗易懂的圖書、普及義務教育等文化教育方麵著手,普及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村村通、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費等一係列惠民政策的實施,廣大人民群眾日益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文化成果。而近年來方興未艾的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就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又一創舉,可謂雪中送炭,堪稱錦上添花。
自從2006年我省開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以來,至今我省已在三秦大地上建起2300個農家書屋,每個農家書屋配送的1561種、1575冊圖書,58種、100盤音像製品,30種報刊雜誌,基本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豐富多彩的書報刊和音像製品,不僅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利於農民群眾提高掌握科學種植養殖的技能,堪稱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信息知識寶庫。
此外,我省還依托農家書屋這個平台,組織開展了“百名專家講座”和全民閱讀等係列活動,直接服務於農村和農民朋友,不斷豐富農家書屋的內涵,擴大農家書屋的外延,目的是搞活農家書屋,使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009年3月24日,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於在全國農家書屋開展讀書征文活動的通知》,我局積極響應,於4月7日向各設區市新聞出版(管理)局轉發新聞出版總署的通知,並提出要求。同年6月上旬,我局按要求向新聞出版總署選報59篇征文後,又與全民讀書活動結合,於6月16日向各設區市新聞出版(管理)局發出《關於進一步在全省農家書屋開展讀書征文活動的通知》,經過數月的努力,收集到一百多篇征文,加上第一次征集到的數十篇征文,幾經篩選加工,修改刪減,最終精選一百餘篇,結集出版,以進一步推動全省農家書屋讀書活動的蓬勃開展,使農家書屋在農民朋友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征集文章和編選本書的過程中,薛保勤局長、董旭陽局長、吳豐寬副局長、陸柯侖副局長等局領導給予多次指示和指導;各設區市新聞出版(管理)局協助做了大量的征集工作;張光榮處長、李忠民處長審閱了書稿,王新民調研員對書稿進行了篩選加工,高原同誌做了書稿整理工作;太白文藝出版社社長黨靖、副社長鈕晴、責任編輯張繼全做了大量而緊張的編審出版工作,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需要說明的是,收入本書的文章作者絕大多數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朋友,寫作能力有限,盡管編者三易其稿,做了大量的修改潤色工作,但由於時間有限和水平所限,本書難免差錯和謬誤,敬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此外還要說明的是,農家書屋是一項公益事業,征集文章和編選本書也是一件誌願義務勞動,作者的稿酬也暫時沒有經費保證,在此,對大家的無私奉獻和慷慨義舉表示深深的敬意,並致以崇高的敬禮!
古人說:讀書久身。我們衷心地期望農家書屋成為廣大農民朋友安身立命的好處所,寄托精神情懷的好歸宿,也盼望廣大農民朋友在農家書屋找到“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早日過上富裕和諧幸福美滿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