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五學期更新(3)(1 / 3)

在一樓的桑頓中國研究中心,個子不高、精力充沛的李成教授帶著兩位年輕助手,開門見山地介紹中心的研究方向:“關注中國發展及中國發展對美國和世界的意義。研究的課題包括中國的經濟與貿易、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氣候變化和能源政策、國內政治發展等問題。中心同清華大學聯合創辦了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在上海受本科教育的李成,1987年留學美國,於普林斯頓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現受聘布魯金斯高級研究員、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部主任。希拉裏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時,他被聘為中國事務顧問。

李成教授指著桌上攤開的一排書:“翻譯出版中國大陸學者的論文、著作是中心的一項工作,為讓西方學術界了解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從2009年開始推進這項工作,目前已經出版若幹學者的著作,如俞可平的《民主是個好東西》、賀衛方的《民主與法製》、胡鞍鋼的《2020年的中國》、李成主編的《中國崛起的中產階層》……”

我好奇李教授如何預測捉摸不定的中國高層領導人選更替,教授回答:“首先建立數據庫,對1000多位副部級以上的幹部(隻有三位例外)都建有詳細的個人檔案,檔案信息都來自公開的資料。當然如何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就不那麼簡單了,否則數據就是一些數據。對於高層領導變動的判斷,有時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和所謂權威小道消息不一致,相信誰呢?當然相信分析的結果。政治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預測需要承擔風險。”最終是理性的數據分析戰勝小道消息,很受啟發!

李成教授侃侃而談,說到中國的憤青:“20年前,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崇拜西方,而20年後,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對西方卻持批判的態度,我們懷著尊敬的眼光試圖理解這一現象。”我強烈感到,他所領導的專家團隊,在用西方的邏輯和方法論來向美國人解釋中國的變化,同時也用中國人了解的語言解釋美國的考慮。顯然,這樣的“中國通”,美中雙方都很歡迎。

李成教授所在的布魯金斯學會是美國著名智庫之一,是華盛頓學術界的主流思想庫之一,被稱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庫”。布魯金斯學會所處的街區又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智庫集中的地方,被戲稱為華盛頓的“華爾街”。

美國民眾有公開辯論的政治文化,有積極影響政府決策的興趣,更希望通過智庫思想加強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這種主觀能動性,鼓勵了政治精英和社會各階層民眾通過智庫發揮作用。美國政治體製以三權分立和權力製衡為基本特征,權力分散、決策機製公開化,政策製定者強烈需求並依賴於獨立性的政策信息。美國國會和以總統為首的行政當局兩大部門分立,經常出現意見相左的情形,需要斡旋協調。國會審議和立法的複雜,也需要“外腦”輔助。這為美國智庫創造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美國智庫人才濟濟、生意興隆,這點還不能不提到“旋轉門”。美國政府的高級閣員不是由議會黨團產生,也極少來自公務員,而是來自精英薈萃的智庫。智庫的研究者很多到政府擔任要職,卸任的官員很多會到智庫從事政策研究,這種學者和官員之間的流通就是所謂的“旋轉門”。“旋轉門”機製使得智庫的輿論影響力滲透到政策製定的方方麵麵。

要真正體會美國社會,我接受李成教授的建議,到華盛頓待一段時間。

萬科國際化

6月26日,我在舊金山為萬科在美國的第一個項目——富升街201號地塊奠基,合作方是鐵獅門。當天晴空萬裏,這在舊金山這座以氣候多變、陰雨連綿著稱的城市實在是不多見的天氣,現場有人開玩笑說:都快被曬成龍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