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語言裏,“孺子牛”和“拓荒牛”都是褒義詞,但是意思不同。孺子牛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比喻心甘情願為大眾服務、奉獻。這裏,雕塑家力圖表現拔除陳舊意識的決心被消解了。拓荒牛還是孺子牛,體現了兩種觀念:一種是打破現狀、創新開拓,另一種是安於現狀、埋頭幹活、不計報酬、無私奉獻。
在深圳特區創辦初期,要走什麼樣的路線存在巨大的爭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曾是蛇口招商局的標語牌,表現出對通過奮鬥實現價值的渴望和對金錢的熱愛,體現了最質樸的創業動機。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認為財富有原罪,“隻有品德敗壞的人才可能巨富”。“拓荒牛”演變成“孺子牛”也不是偶然的。發端於文藝複興的現代文明認為,財富的唯一源泉是人類的創造性生產。人們通過積極投身於交換,為對方創造價值而獲得財富是理所當然受到保護的。在一個迅速奔向現代化的社會,如果這種財富觀念不能成為主流的普世價值觀,它獲得的繁榮和幸福難以持久。今天,民營企業已成為深圳的主要經濟動力。就中國內地而言,民營企業以不到國有企業一半的資產總額,創造出超過國有企業的產值和就業崗位。但國有資本壟斷了高獲利行業,歧視性的政策傾斜,使得民營企業被剝奪了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在行業準入、定價、融資渠道、市場競爭上麵臨不公平待遇。這樣的現狀如果不能改變,必將導致中國民間資本將資金投向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中。
血緣上追隨“華爾街銅牛”的“外灘牛”暗喻上海灘曾經的輝煌,明喻對再造輝煌的渴求。曾經的輝煌得益於上海在遠東的特殊地理位置,但生命力更源於透明、效率、自由競爭的市場原則。1949年之後,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外灘很快失去了金融中心的地位。重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離不開一個公平、透明競爭的金融體係,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它和國有金融機構並不是一種替代和補充的關係,而是一種公平競爭關係。如果金融市場能夠充分開放,保證國有資本、境外資本、民營資本公平地競逐,會給金融行業及整個經濟體係帶來持久、旺盛的活力,上海金融中心再創輝煌才成為可能。
有意思的是,“華爾街銅牛”本來就是一個不守規則、大膽出奇的故事。莫迪卡是一位來自意大利西西裏島的藝術家,來到美國多年,一直沒混出名堂,便想做一件一鳴驚人的事,好出人頭地。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華爾街作為世界金融心髒,如果自己的作品能放在這裏,肯定會引人注意。1989年12月15日午夜,莫迪卡用一輛大卡車將他創作的重達6300公斤的銅牛,偷偷運到紐交所門前那棵巨大的聖誕樹下麵。第二天一大早他跑去看,果然銅牛已經被記者和警察圍得水泄不通。紐約市政府勒令莫迪卡趕緊把銅牛拉走,而百老彙大街南端一家公園的負責人找到他,想把銅牛放到公園裏。莫迪卡很有膽氣,他的做法是,把銅牛出售給開價最高的買主,但買主必須將雕像留在原地,並捐贈給紐約市。現在銅牛已經名滿天下,它是紐約市的公共財產,不準任何人買賣,但莫迪卡擁有肖像權,而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後這一次曲折的“逆襲”。
信數據,不信小道消息
在一次論壇上認識了李成教授,他對美中關係的可能變化分析得明快透徹,讓我印象深刻。那之後美中關係的論壇上均看到李成教授身影,無論講演還是講座都很精彩,深受歡迎。一次芝加哥會上再碰麵,知道我要結束美國的遊學,邀我去布魯金斯做訪問學者。“為什麼呢?”“華盛頓是美國的政治權力中心,不體驗一下怎麼能算了解美國呢?”
借華盛頓開會機會,我拜訪了布魯金斯學會。5月初的華盛頓,櫻花、映山紅、鬱金香盛放,氣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