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五學期更新(1)(3 / 3)

組織發起人當晚幾乎一晚沒睡。沒想到辛辛苦苦設計的組織模式,就這麼容易被推翻了,原有的公共生活方式遭到了挑戰。但企業家作為一個群體卻在亂哄哄的意見中尋找到共同語言——最基本的民主程序。正是這一晚上的會議奠定了SEE今後的文化基因。經9年成長,SEE成為公認最規範管理的非政府組織,代表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多次參加國際環保會議,亦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沙漠生物多樣性環保組織,SEE遵循“羅伯特議事規程”的民主程序已經成為中國非政府組織的一個標杆,它的影響力已超出了環保層麵。

故事三:自2011年到哈佛訪學,我便決定集中精力進修,不再參加國內企業家的社會活動。但2012年4月,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邀請我做下一年的輪值主席時,我卻應承了。

為什麼呢?改革開放30多年,隨著民營企業的個體成長,行業商會性質的組織也在成長,隻是在政府的控製下,企業家非政府組織成長得較為緩慢,較具影響力的有亞布力論壇、中城聯盟、阿拉善、歐美2005同學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等。但就廣泛性和對企業家群體的號召力來說,都有局限性。2008年汶川大地震,8家企業家非政府組織曾以“拉住孩子的手”的題目聯手行動,幫助汶川災後重建,行動有效率並較為成功,但之後的聯手活動沒有持續。要為跨行業的民營企業代言,上述非政府組織都有局限性:中城聯盟隻局限房地產行業,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是一個封閉的、功成名就的小圈子,阿拉善局限於環保公益活動;2005歐美同學會把沒有留學背景的企業家拒之門外……較為開放的、有10年曆史並有條件來推動聯合的是亞布力論壇,但它也有明顯的局限性:比如過去7年輪值主席中有5位是北京的企業家;70位企業家理事成員中,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隻有3位,顯然參與活動的骨幹成員偏重於北京和北方地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講血緣、地緣關係,企業家非政府組織裏也不例外,其局限性多源於發起人所在地區和學習工作背景。從學曆背景上,亞布力論壇的幾位創始人都是武漢大學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教授的博士生,且有在中央政府工作的背景,我調侃亞布力論壇的核心為“武大幫”。但第七任輪值主席由上海複興集團的郭廣昌來擔任,卻使論壇結構有了更合理的分布,改變了偏重北方企業家群的格局。

2001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成立,當時陳東升創業的泰康人壽保費收入是15.6億;2012年,保費收入已經是754億。今天,亞布力理事會成員單位的收入,相當於國內兩個富裕省份財政收入的總和,或相當於丹麥一個國家的收入總和。亞布力理事會成員單位平均創業時間超過20年,而一般企業創業10年之後,還能活下來的隻有5%。經過多年發展,亞布力已經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年會之一,理事企業家範圍不斷擴大,內涵更加豐富,表現出強烈的理想主義氣質。

我被亞布力核心領導的開放和郭先生的作為所感染,應承了邀請,做2012~2013年度的輪值主席,因為我知道,邀請我,實際是希望我能動員珠三角的企業家參與亞布力論壇的活動,使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成為代表中國企業家心聲和互相交流、自我更新的論壇。所以我給自己未來一年的輪值主席工作定下目標:第一,發展更多會員,讓北京區域企業家占多數的亞布力更具有豐富性。第二,引入達沃斯式的會議模式。既然亞布力號稱“中國的達沃斯”,那不妨把這件事情做徹底,做純粹。第三,讓企業家和非政府組織聯係起來。

這一屆亞布力論壇的主題是“改革開新局”,顯示出企業家群體對國家大環境的強烈期許——論壇許多發言在後來都被很大範圍傳播,引起強烈共鳴。隨之引發的討論是,企業家該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說話?想不到,這個討論幾乎持續了未來整整一年。

在輪值主席的開幕發言中,我所談的主題是企業家的“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