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三學期聆聽(3)(1 / 2)

在萬科采購的地板中,安信按數量排第三,使用量很大,如果采購管理和質量控製體係有漏洞,會對業主健康造成影響,對萬科品牌也會是致命的打擊。

繼續撥打盧偉光手機……撥通了!電話中盧偉光表示,剛剛下飛機。感覺尚未掌握全盤情況,百無頭緒。應急小組依然疑竇滿腹,安信方麵是心虛,還是經驗不足?

無論如何,會議決定立即對外回應:一、萬科對網上質疑高度重視,已啟動緊急調查程序,並要求安信做出全麵說明。二、在確認調查結果前,暫停采購安信地板;對已采購未安裝的安信地板,全部封存。三、對已安裝安信地板進行複檢,並邀請質檢機構協助檢測。四、對采購管理工作進行內部調查。

對外回應的最後一句話是:“如調查發現產品質量確實存在問題,我公司將嚴格承擔我方所有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並充分維護我公司客戶的合法權益。”

這個回應暗含了一句話:萬科不會與安信站在同一邊。

與此同時,我們一直在撥打“李曉燕”在網上留下的手機,但始終處於關機狀態。幾天之後,萬科經過多方了解,證實“國內某建材專業雜誌副主編李曉燕”這個人根本不存在,可那時候,由這則網帖吸引來高度關注安信地板質量問題的媒體,已經無人在意此事了。

我從美國紐約飛北京,飛機落地後剛剛打開手機,收到總裁辦電話,通報安信地板事件及應對進展。感覺管理團隊應對迅速,表態得體,而且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令人放心。

2月17日,萬科集團審計監察部總經理周清平與工程管理部總經理王衛鋒趕赴上海,對安信公司進行考察,與盧偉光進行溝通,要求安信本著對產品負責、對客戶負責的態度,以積極麵對、公開透明的方式麵向社會公眾,調查處理此次事件。

萬科總部每天定時召開應急小組兩次,早上9點一次,下午5點一次。如果有任何新情況,應急小組隨時集合商討應對。每個環節,小組成員都要一一表達自己的意見態度,最後由鬱亮拍板。這天下午,萬科對外公布已向客戶交房的使用安信地板的16個城市29個項目,並且全麵向國家認證的質量檢測機構申請質量複檢,部分批次當天已經開始送檢。

向質檢機構了解,第一批檢驗結果報告將在10天左右內(即2月27日左右)取得。由於送檢批次較多,取得最後一批檢驗結果報告預計需要20天到一個月左右時間(即3月上旬到中旬)。檢驗結果報告一經取得,將第一時間向客戶及公眾披露。

消息主動公布後,得知自己購買的房屋是使用安信地板的客戶或找到萬科,或通過互聯網表達擔憂,情緒激動,萬科壓力驟然加大。

萬科把自己放到了公眾的顯微鏡底下,檢測結果會如何?打電話,開會,收集資料,推敲回應口徑,忙忙碌碌,心裏並沒底,七上八下。

應對安信地板事件,在這段時間裏,成為整個集團第一重要的事情。

一個問題擺到應急小組麵前:我們得知,萬科隻是安信第三大客戶。安信第一、第二大客戶,都是萬科在行業裏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其中第一大客戶100%的地板都是由安信提供。

應急小組中有同事提出:現在媒體全部盯著萬科,輿論壓力全部壓在我們一家公司身上,好像我們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如果我們暗中向公眾釋放這個數據,把同行拉下水,有可能緩解萬科承受的壓力。其次,競爭對手擁有的豐富社會資源,也有助於平息這起公關危機。何況,現在這種被動的局麵,誰知道是不是競爭對手暗中做手腳呢?

這是一個奇招。但大家經過討論,還是形成了共識:不惡意揣測同行,也不把同行拉下水。萬科是房地產行業的領跑者,行業中的新事物,不管好壞,很多都是萬科第一個遇到。如果遇到不好的一麵,獨自承受這種壓力是領跑者不得不承擔的責任——誰讓萬科選擇了當大個子?在後來應急小組的討論中,把同行拉下水的建議還被提出過幾次,都被鬱亮否決了。

我想起2008年“捐款門”事件中,一位新加入萬科的同事說的一句話,他說他目睹的萬科人是一群聰明人,所以什麼歪腦筋都能想到;萬科人又是一群更聰明的人,所以最後都否決了這些歪腦筋。

17日下午,安信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形式簡單,發言人表現得坦誠自信,拿事實說話,解釋得清晰,分寸感好又不失幽默,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家誠信、成熟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