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的4月4日晚6時1分,一顆子彈結束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年僅39歲的生命,給後人留下一個“生活在不以膚色而以品格來評價他們的國度中”的夢想。41年後的今天,美國束縛少數族裔獲得平等權利的無形鴻溝卻依然沒有彌合。
不可否認,金發起的美國民權運動在41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如今,占總人口近14%的非洲裔美國人社會經濟地位明顯提高,中產階級隊伍擴大,教育就業比例增加,黑人官員議員眾多,演藝、體育等各界名流不勝枚舉,保障權利的法律法規也不斷健全。
然而,些許星光無法照亮整個夜空。就連美國現任最高級的非洲裔官員——國務卿賴斯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美國目前仍處於處理種族問題的困難時期,還有不少“似是而非”和“自相矛盾”的地方尚未得到解決。一係列觸目驚心的數字勾勒出美國黑人目前總體所處的不平等的生活發展空間。
在經濟上,美國近四分之一的黑人家庭處於貧困線以下;在就業上,黑人往往被稱作“最後雇用,最先開除”的勞動力群體,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以上;在教育上,黑人的高中畢業率和大學入學率還停留在白人二三十年前的水平;每10萬名黑人就有3042人在監獄服刑,而白人隻有487人;生活環境惡劣,健康保險不足,以至於黑人平均壽命一直比白人短5至7年。
這些事實的背後,種族歧視像無色無味的毒素一樣滲入美國社會生活各個層麵,在號稱“公平”的環境下產生不公平的結果。根據去年一份蓋洛普民意調查,隻有30%的黑人滿意於美國社會對待他們的方式,小到購物、用餐和體育比賽,大到升學、升職和與執法人員打交道,黑人都有過各式各樣遭受不公待遇的經曆。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的並非隻有黑人,亞裔在職場遭受歧視性待遇最嚴重,拉丁裔仍在移民歸化和就業問題上掙紮。對於他們,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像“玻璃天花板”,限製著生活發展空間。
隨著時間推移,美國的種族問題盡管形式不斷變化,卻始終是社會焦點之一。去年,當年用於絞死黑奴的種族仇恨象征——套索,一度頻繁出現在學校和軍隊,引發全國範圍內數以萬計黑人遊行。
在馬丁·路德·金遇刺41周年之際,無論對於非洲裔、亞裔還是拉丁裔來說,要想彌合美國種族歧視的無形鴻溝,真正實現金的夢想,還有漫漫長路要走。這不僅需要美國政府采取實質性的和切實有效地政策措施,來從製度上保障美國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群體能夠有機會真正享有平等的就業和教育機會,使既有的法律文件落到實處,給廣大黑人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同時也需要黑人自身能夠團結起來,充分利用法律和製度武器,利用美國所宣揚的民主信念,為獲得平等、公平和正義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