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已經將是否具有敢於競爭的品性列為重要的一點。對於一個敢於競爭的人,即使他有其他的缺點,也可稱為人才,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敢麵對競爭,就是沒有競爭性,那他就不能被稱之為人才。
王霞是一個白領,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就把自己新交的男朋友帶回家,讓父親幫著把把關,下麵是父親和王霞男朋友的對話。
父親問女兒的男友:“你喜歡打球嗎?”
男朋友回答:“不,我不是很喜歡打球。”
父親繼續問:“那喜歡賭馬嗎?”
男朋友:“不,我從不賭博,那是一種不良的嗜好。”
父親又問:“你喜歡看電視上的田徑或是球類競賽嗎?”
男朋友:“不,對於這些有關競賽性的活動我沒什麼興趣。”
幾個簡單的問題問完之後,父親心中就有了答案,等到女兒的男朋友離開之後,女兒問父親: “爸,你覺得這個人怎樣?”
父親回答:“你和他做朋友我不反對,但如果你想嫁給他,我堅決不讚成。”女兒詫異地問:“為什麼呢?”
父親道:“你的這位男朋友,他既不運動,又不喜歡運動,也不喜歡球賽,排斥所有競賽性的活動。我認為,像這樣的男人,將來恐怕難以有所成就,所以反對你嫁給他。”
父親的結論很有道理,一個沒有競爭性的人,隻會恪守現在屬於自己的那塊天地,他絕對不會去“開疆拓土”。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僅有的優勢也會慢慢被消耗掉,最終失去現在的一切。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都應該將自己“投入”到更加殘酷的競爭之中去,隻有這樣,才能鍛煉出優良的品質,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競爭是無情的
競爭的實質就是一場殘酷的較量,優勝劣汰是它的根本屬性。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有著謙讓的美德,但是如果把這個美德用在競爭中,損失的隻會是自己。
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時就曾指出:“這是一個規律,這個規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資產階級的生產甩出原先的軌道,並迫使資本加強勞動的生產力,因為它以前就加強過勞動的生產力;這個規律不讓資本有片刻的停息,老是在耳邊催促說:前進!前進!資本主義經濟正是在競爭機製的推動下飛速發展,使資產階級在不到兩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有一個森林公園養殖了幾百隻供人欣賞的梅花鹿。盡管那裏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什麼天敵,可是鹿群非但沒有很好的發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了負增長。後來有一位動物學家給他們提出了一條計策,於是他們買回幾匹狼放置在公園裏。這下公園裏出現了另一種景象,在狼的大力追趕捕食下,鹿群隻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體質日益增強,數量也迅速地增長起來。
一個人能力的強弱,他的競爭意識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正如這位老總說的,才幹可以培養,但競爭的意識是很難培養的。
一個人要想在這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就必須明白一點,競爭的本質就是殘酷的對抗,任何謙讓之心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不要在競爭中發揚所謂的風格,除非你不想贏得這場比賽。
智取為上,強攻為下
競爭是一場“對抗性”極強的較量,不單純是體力的對抗,更是智慧的對抗。就像兵家所言:“智取為上,強攻為下。”
在競爭中,采取智取的辦法,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
現代社會,競爭在所難免,每個人都會麵對不同的競爭。雖然競爭具有殘酷性、對抗性,有時候還是看不見的,但生活中的競爭需要的不僅僅是體力上的對抗和蠻幹,更需要的是智慧。
競爭中的智慧有很多種,或許就是一個出其不意的舉動,也或許就是一個靈光乍現的點子。
有一所學校,為了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智力競賽。2007年的智力競賽在12月份拉開了序幕。報名參加比賽的有幾百名學生,競爭空前的激烈。經過初步的淘汰賽,全校選出了6名最聰明的學生,大家都翹首期待最終獲獎的那位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