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小錯不防,終成大禍(2)(1 / 3)

就像人們無法擺脫墨菲定律的糾纏一樣,錯誤也總是和我們如影相隨。通過分析或許我們並不難發現,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由正確和錯誤組成的。錯誤就像硬幣的一麵那樣,客觀地反映著世界的另一麵。就像正確的事情不會因為人們的意誌而發生一樣,錯誤的事情也總是不請自來地捉弄著世人。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當我們向空中拋一枚硬幣,落地時隻有兩種可能,正麵朝上或反麵朝上。然而有些事情總是驚人的相似,在我們吃早餐時,如果不小心把麵包片弄掉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塗了奶油的一麵貼在地上,麵包掉了吃不到也就罷了,但是卻因此弄髒了地板或是地毯,那就實在讓人惱火了。這些事情的發生讓人們忍不住想問,究竟是誰在搗鬼?

其實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思考就會發現,好的事情和壞的事情的發生的可能性都是不可否認的,也是客觀存在、無法改變的,而且二者發生的概率也是差不多的,看了下麵的這個事例,或許我們就不難明白這個道理了。

1991年,英國BBC廣播企業的節目主持人,在所有觀眾麵前做了這樣一個表演:把麵包片塗上奶油,然後以各種方式拋向空中,總共做了300次左右。統計結果顯示,和我們隨機拋硬幣一樣,麵包片正反兩麵著地的次數幾乎相等。

或許這樣一個感性的事例還不足以說服你,那麼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馬修斯的理性分析:

馬修斯,是一位愛好數學的英國記者。他認為由於內心在作怪,人們總是希望“墨菲定律”能被否定,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希望事情會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1995年,馬修斯借助於自己擅長的數學工具,運用力學原理,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模擬計算的結果是——地板必定會被弄髒。原因是:在地球引力、餐桌的高度和麵包片被碰出桌邊的水平速度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剛好使麵包在落地的時候翻轉了180度,因而地板必定會被弄髒。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歸咎於“墨菲定律”,而更應該承認墨菲定律的客觀性。

正如我們不能把壞事情歸罪於墨菲定律一樣,我們也應該坦誠的接受錯誤的客觀發生率,就像秋風吹過會有樹葉落下一樣自然而毫不奇怪。

錯誤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在我們周身不停地發生並演變著,然而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或許會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發,他說:“上帝雖高深莫測,但他並無惡意。”

的確,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從而從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然而幽默的上帝好像總是要和人們開玩笑似的,總是在我們解決了一個錯誤之後,又有許許多多的錯誤接踵而至。雖然如此,積極的人們還是在用極大的樂觀主義精神,從容地麵對著來自未來的不可知的挑戰。

21世紀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在解決校正了20世紀的種種問題和錯誤之後,建立了人類成為世界主人的新時代。雖然人類還不能隨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麵貌,然而至少人們在錯誤和困難麵前不再束手無策了——因為,每一個錯誤和問題的解決都昭示著人類社會又向前進步了一點兒。

麵對錯誤和問題,隻要我們積極主動就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因為,在未知的將來麵前,我們解決問題和錯誤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更何況我們在改正一個錯誤的時候還可能犯下了另外一個錯誤呢!雖然錯誤就像影子一樣總是跟在我們身後,但是隻要我們記得墨菲定律對我們的啟示,我們就能對待錯誤見怪不怪,從容自然。

錯誤就像痛苦一樣是人們成長的一種代價和基石。因為錯過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對的,因為錯過我們就能避免再犯同樣的錯。雖然錯誤的不請自來也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命運,但錯誤並不總是壞事,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我們才可以得出正確的結果,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我們可以把錯誤看做是通往成功的跳板,隻有這樣人類才能借助與我們形影不離的錯誤獲得更好的發展。

“完美無缺”更容易“功虧一簣”

很多時候,人們為了避免錯誤,絞盡腦汁地設計了許多“完美模型”,但任何完美的模型也避免不了人們犯錯誤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