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小錯不防,終成大禍(2)(2 / 3)

就像我們不能把澡盆裏的孩子連同澡盆裏的髒水一起潑掉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追求完美而否定了墨菲定律,否則我們就會為這種想當然的“萬無一失”和“完美無缺”付出嚴重的代價。

說到人們對“完美無缺”的一相情願,我們就不可避免地會拿“泰坦尼克”來說事兒。

英國皇家郵船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是奧林匹克級郵輪的第二艘郵船,20世紀初,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製造的一艘巨大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人們驕傲地把它稱為“永不沉沒的船”或是“夢幻之船”。然而就是這艘為眾人認為是完美的豪華客輪,在它的首航過程中就有去無回了。人們在為之惋惜的同時,或許更應該為之反思吧。

由於人們對泰坦尼克號的盲目自信,以至於在它撞上冰山時,由於缺少救生艇,讓1500人成了這隻“永不沉沒的船”的陪葬品。

還有二戰時期法國修建的馬其諾防線,當時被稱為“不可逾越”的防線,而結果呢?德軍繞線而過,讓馬其諾防線成了不攻自破的毫無意義的擺設。

我們吃的“萬無一失”的虧還不夠多嗎?自以為是的回避“墨菲定律”,或許我們就應該得到這樣的教訓。因為,世上沒有什麼事會絕對地隻朝著一個方向發展。隻要存在其可能性,就有可能發生。所以,有時候我們苦苦追求的“萬無一失”更容易“功虧一簣”。所以,我們應該從容地接受自身的不足或是接受可能發生的事與願違的狀況。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更何況我們隻是普普通通的人呢?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掩飾我們的錯誤,而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犯的錯我們才獲得了成功的資本。

1929年夏天,波士頓紅襪隊壘手卡爾·耶垂斯基成為棒球史上第15個擊出3000次本壘打的人。而在此之前的一個多星期裏就有眾多的媒體和記者們對他的一舉一動進行過跟蹤報道,有記者問:“耶垂斯基,難道你不怕這些注意力會使你發揮失常?”

耶垂斯基平靜地回答說:“在我的運動生涯中,我的打擊數超出一萬次,也就是說我有7000多次未能成功地擊出本壘打。僅是這件事實就能使我不至於失常。”

的確,正是有這7000多次的沒打中,才成就了耶垂斯基的成就,因為成功與失敗本身就是一體的兩麵。就像耶垂斯基一樣,擊打有打中與打不中兩種情形,也是很自然的情況,所以沒必要因為打不中而斤斤計較或是耿耿於懷。我們要做的是接受錯誤,並分析改正錯誤。有些人會因為接受不了一時的錯誤而不能自拔,結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守、怕失敗、怕犯錯的思想。

其實,隻要我們放眼周圍就會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害怕犯錯、害怕失敗而不敢嚐試或者根本不願去嚐試任何新鮮的事情。其實這種態度對我們自身的發展並沒有好處,因為錯誤是我們發現新事物的契機,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初級階段。正因為錯了我們才會去尋找正確的,才會深入思考並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所以我們或許更應該好好跟趙本山老師學學:錯了再改,改完再犯,千錘百煉。

真情百葉窗: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世間萬事瞬息萬變,沒有定數,好事瞬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很快就變成了好事。因此,我們隻需行至水窮處,靜看雲卷雲舒。

福禍就像硬幣的兩麵,相互依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一點兒成績就大喜過望,或因為一點兒不幸就悲痛欲絕,要清楚地知道,福禍總是手拉手的。或許下麵的這個小故事更能說明福禍的關係。

有一個人整天祈禱上天賜給他幸福,他的誠心感動了上天。終於有一天,上天派了美麗的幸福女神來敲他的家門,他喜出望外,趕忙請她進屋,但幸福女神卻說:“請等一等,我還有一個妹妹呢。”說著把在暗處跟著她的妹妹介紹給他,他一看大吃一驚,因為這個妹妹長得十分醜陋,他問:“她真的是你的妹妹?”幸福女神回答說:“是的,她是我的妹妹,是不幸女神。”他說:“我可不可以隻請您一個人進來呀?”幸福女神嚴肅地說:“這可不行,我倆如影隨形,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在一起的,無法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