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好事無雙,禍不單行”。往往人們犯下一個錯誤之後就會連帶出一些其他的錯誤。比方說有一個工具箱在收工後沒有及時地收走而被遺忘在某個高處。根據墨菲定律,該工具箱一定會自行從高處落下來。而且工具箱不會隻是在地麵上摔個七零八落而已,按墨菲定律的提示,工具箱應該是落在某人的腦袋上,當然受害者不會是隨隨便便的什麼人,而非常有可能是一位來視察的政界要人或者企業的領導。接踵而至的還有死者難纏的寡婦、能幹的律師、憤怒的同僚和刻薄的記者的指責。最後,由於事發一周前人們在千裏之外的首都對法律作過的某一項修訂,於是有關人士在巨額賠償的同時還得麵臨二級謀殺的指控……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原理源於20世紀40年代。當時,有一位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在嘲笑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黴蛋時,隨意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令人驚奇的是,這句話迅速傳播開來,並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擴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句話逐漸失去它的初衷,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有一種最受歡迎的形式是: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就一定會向最壞的方向發展。”後來墨菲定律被人們擴展到了很多的領域。
著名的“墨菲定律”就這樣在一個不經意的玩笑中誕生了。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無論人類變得怎樣的聰明,但有些不幸的事故總會發生。因為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管科技有多進步,人們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犯錯。而且,人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麵臨的麻煩也就可能越嚴重。
比方說,有個人在旅遊的時候膠片相機被偷了。於是他就買了一台新的數碼相機。新的相機不用膠卷,照的照片可以傳到網上或存在電腦裏,又省錢又方便。或許他還會因此而洋洋自得的時候,他存到電腦裏的照片說不定哪天就會被人拷貝走了,還有可能被人PS後,成了他跟某個美女的合影,然後大肆宣傳。於是新的麻煩事就接踵而至,家人開始追問他緣由,別人又會懷疑他的人品,漸漸地自己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資不抵債,到後來連數碼相機都要賣掉用來抵債了。
由此可以看出,墨菲定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方麵也起著同樣的作用。
人們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正在街上急著攔一輛車去赴一個時間緊迫又重要的約會時,而這時仿佛所有的出租車司機都不約而同地躲起來了似的,就是看不到車的影子。而當你不需要租車的時候,卻發現有很多空車在你周圍遊弋,仿佛隻要你的一個眼神,車就會隨時停在你的麵前。
有時人們可能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你剛好在一個多月前在浴室打碎了鏡子,無論你怎麼仔細地檢查和衝刷了地麵,可還是不敢光著腳走路。可是等過了一段時間,當你淡忘了這件事,或者認為那些碎鏡片早就對你的腳沒有威脅時,不幸的事卻發生了,你還是被一個多月前的碎玻璃紮了腳。
如今比較熱門的股市上,墨菲定律的“肆虐”也到處可見。
牛市的時候,有些散戶總是按兵不動。因為,他們的一部分錢被朋友借去拖著未還,加之自己當時又沒有要求對方寫借據,也隻好作罷了。本來想靠著牛市撈一把,同時也把朋友不願還的錢也掙回來,誰知,股市風雲多變。散戶買到會漲的股票,隻是解套的時候股票一定已經出手了;散戶買到會漲的股票,解套的時候也沉得住氣,準備出手獲利的那一天股票一定會被停牌,因為醜聞爆發了;散戶買到會漲的股票,解套的時候也沉得住氣,出手的那一天也沒有醜聞,隻是股票已被人拋掉了,錢也被人提走了,證券商很震驚;散戶告了並且告贏了,證券商也賠了,隻是證券商賠的是股票而不是現錢,股價一定已經回落了,散戶又被套牢了;散戶告了並且告輸了,因為是老婆幹的,老婆失蹤了,某個好朋友也一定會同時失蹤。